从未有过伤害你母亲的想法。”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魏,你是大魏的皇子,将来你也要背负这个使命和担当。”
“明年二月末,朕准备出兵,攻打匈奴。也是时候灭掉匈奴了,这一战,朕需要凉州卫的配合。”
“。。。”
信的后面,便是具体出兵的方案和路线。
看完书信,凌宁有些发呆。
他对魏皇谈不上恨,也谈不上怨,当然了,也谈不上什么父子感情了。
而考虑后,凌宁立即叫来了白启等将领,命他们整顿粮草和兵马,随时准备出征。
。。。
贞观二年二月末。
魏皇突然下旨,挥兵十万,由百战侯率领,北上攻打匈奴。
同一时间,晋王凌宁率领六万凉州卫,从凉州出发,北上攻打匈奴。
两支军队进入草原后势如破竹,冒顿虽然也大力发展军队,但是和大魏兵马相比,还是相形见绌。
冒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组建出重甲骑兵,倒是折腾出了一万人的重甲步兵,但是对善于骑射的匈奴人而言,搞出一个重甲步兵,怎么看都是不伦不类。
这一次,冒顿也知道到了匈奴生死存亡之际,他立即联合靺鞨族,一同对抗来犯之敌。
但是在玄甲龙骧和玄武卫的面前,匈奴大军一败再败。
其次,魏皇在匈奴王庭中,还安插了一个强有力的内应,那就是冒顿的女婿唐烈,他暗中将匈奴的部署透露给大魏,所以使得匈奴大军节节败退。
贞观二年的六月。
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凌宁和百战侯便势如破竹,攻到了匈奴王庭,冒顿领兵往北溃逃,逃到了北海之北,至此,匈奴王庭被灭。
而随着匈奴被灭,南诏国和姜国都感觉到了一股子寒意,随着新税法的推广,大魏会越来越强大,双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而正面无法对抗,自然而然,便想用阴谋。
另外,凌宁灭掉匈奴有功,魏皇再次对凌宁进行封赏,加封为上柱国。
上柱国虽然为虚职,是荣誉的象征,和之前册封的太尉差不多,但是却让满朝文武,尤其是燕王他们心生绝望。
如果凌宁继续获得战功,比如灭掉了姜国,那还能封赏他什么?
难不成,直接给他储君之位?
虽然凌宁不在京都,但给燕王他们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而压力大了,便会铤而走险。
贞观二年的年末守岁这一晚,燕王勾结护城大营,直接起兵谋反。起初大军势如破竹,直接攻进了京都城内,但是杀到皇宫后,就被镇压。
燕王看到谋反失败,想要逃走,谁知却被身边亲卫出卖,直接捉拿,押送到了魏皇面前。
魏皇还是魏皇,他会在凌宁身边安插耳目,又怎么可能不在燕王他们身边安插呢?
见到魏皇后,燕王又哭又笑,情绪崩溃,忍不住问道:“父皇,在你心中,到底要立谁做储君,是晋王吗?另外,父皇有想过立儿臣为储君吗?哪怕一点想法?”
事到如今,燕王已经不惧死亡,他只想解惑。
魏皇摇了摇头,道:“你虽然有城府,却谋略不足。虽然会隐忍,但一旦得势,却又控制不住心性。”
燕王听后,发出认命般的悲怆笑容。
魏皇又道:“秦王之死,和你有关?”
反正是死路一条,这一次,燕王没有否认,而是点头道:“没错,是儿臣和前朝余孽合作,由他们动手,杀害了二哥。”
“这次谋反,也是和前朝余孽有关吧。”魏皇又问。
燕王点了点头,道:“没错,前朝余孽的肃公子勾结了南诏国皇帝,引诱儿臣起兵谋反。”
凌宁知道萧焱和肃公子没死,魏皇也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这件事。
燕王立即问道:“肃公子到底何许人也?”
“是乾国公!”燕王说道。
魏皇立即派人去抓捕乾国公玉雪龙,谁知禁军到达乾国公府时,玉雪龙已经自杀身亡。
但是魏皇显然不相信玉雪龙是肃公子,于是派兵赶往荆州,抓捕玉雪龙的孙子玉肃渊,谁知玉肃渊凭空消失,不知所踪。
而通过其他搜查,已经基本上能断定,神秘的前朝余孽肃公子,就是玉肃渊。
当燕王谋反的消息传到凌宁那里时,凌宁唏嘘不止。
本以为他会是最先谋反的人,没想到燕王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