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鼓鱼也叫金钱鱼,它的肉质口感一般般,有点柴柴的。
它身上棘刺有毒,要是不小心被扎到,能疼上一整天,跟石头鱼有得一拼。海边有句老话:“生金古,死流鱼。”说的就是它。金鼓鱼的肉质口感虽然不咋地,吃起来还有点淡淡的苦。但,它在海民们心里的地位却出奇的高。尤其是孩子们,对它甚是喜欢。海边的大多数渔民家里条件都不太好。孩子们的零花钱也是少得可怜。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孩子们为了能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去赶海挣钱。金鼓鱼,就是他们的重点目标。每年一到暑假,就会有一群群孩子拿着抄网,跑到附近的海边去捞金鼓鱼鱼苗,然后拿去换钱。金鼓鱼虽然可以用渔排养殖,但是养殖技术还不太成熟。大部分的鱼种,都得靠在海里捕捞。它的价格在市场上也是乱七八糟的,有几块钱一斤的,也有四五十一斤的。在近海,金鼓鱼还挺常见的。不过,基本上都是半斤左右的,大的可不好找。杨斌刚打的这条,差不多有七八两重。这种纯野生的金鼓鱼,半斤以上的比较值钱,能卖到三十左右一斤。金鼓鱼抽搐抖动了几下,就躺在枯叶上一动不动,没气了。杨斌刚准备过去捡,又有一条金鼓鱼窜了出来。这一条个头比较大,差不多有一斤重。金鼓鱼游得很快,一眨眼就跑到几米外了,哧溜一下钻进枯叶里躲起来。杨斌也不着急,等着金鼓鱼安静下来。等它不动了,才慢悠悠地走过去。金鼓鱼的身体扁扁的,藏在枯叶它不动,连神秘第六感都没法探到它的存在。瞅准了金鼓鱼的位置,他举起手中的鱼枪,“噗嗤”一下就用力戳了下去。“啪嗒!啪嗒!”金鼓鱼被戳中后,拼了命的挣扎,把周围的枯叶都弄得四处乱飞。枪钩不偏不倚,正好扎中了它的眼,身体倒是没损伤。挣扎了两下后,这金鼓鱼的头一歪,身体就直挺挺的不动弹了。杨斌小心翼翼地把它从鱼枪上取下来。这条金鼓鱼还挺肥的,脊背的肉厚实,摸起来手感肉嘟嘟的。把它塞进网兜里,另一条也给捡了起来。这时,脑海中的画面上又冒出来几个光点,一闪一闪的。把光点放大一看,骨架结构跟之前的一样,还是金鼓鱼。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批的个头可比刚才的大多了。光点离杨斌大概十几米远,还在不停地移动。移动的方向,正好跟他相反。杨斌赶紧蹬了蹬脚蹼,飞快地追了过去。几十块钱一斤的鱼,在近海可算得上是好东西了,不能让它们跑了。没过几分钟,杨斌就追上来了,一眼就看到了金鼓鱼鱼群。刚才还只有三五条,一转眼的功夫,就变成十几条了。这鱼群里,还夹杂着一半的小货。看着这些金鼓鱼,杨斌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得想个好法子才行。这鱼太小了,用鱼枪打可卖不上好价钱,肉都得给打烂了。徒手抓也不太行,搞不好连医药费都不够。 现在上去取网也来不及了。等他这么一来一回的,鱼群早就跑没影了。估计鱼群是察觉到他了。它们游动的速度是越来越快,有的还直接钻进了那错综复杂的根茎里。杨斌没办法,只好把游速放慢,跟鱼群保持点距离。就在这时,梦娜游过来了。等她靠近了,杨斌赶紧比划着手势,示意她前面有鱼群。梦娜一下就明白了,蹬了蹬脚蹼,准备追过去。杨斌眼疾手快地拉住了她,指了指她腰间的网兜,比了个包抄的手势。两人心领神会,一左一右,迅速向前游去。没游多远,就看到三条金鼓鱼在树杈间转着圈圈。杨斌二话不说,把腰间的网兜解下来,系好的网口也被他轻轻扯开。网兜里除了两只青蟹,没有活物。很快,他就游到了树杈旁边。为了把金鼓鱼骗进网兜里,杨斌随手抓了一把枯树枝,用力抛出去。几条金鼓鱼吓得像无头苍蝇一样,从树杈中钻了出来。杨斌瞅准时机,瞄准其中一条,“嗖”的一下用网兜把它罩住。这条金鼓鱼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网住了。这还不算完,只见杨斌手一甩,把网兜像飞盘一样扔出去,又击中了一条。剩下的那条被吓得到处乱窜,结果一头撞在了海床上。杨斌一看,赶紧蹬着脚蹼游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