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哪里去?”赵五魁继续问道。
“从水路回家。”“家在何处?”“家住堂头香下。”到此,曹子建已用隐语山、堂、水、香四个字。而赵五魁也已经相信了七七八八,这就开始正式盘道。“不知尊敬大名?宝山的四柱?昆仲几人?”“兄弟姓木名直,来自天华山,武义堂,万国香,八方水。”“弟兄八人,我是二房老五。”其实,不管是四柱,还是其他信息,都是曹子建瞎编的。他相信,就国内数之不尽的洪门堂口,加上这会的信息传播速度,赵五魁不可能每个都了解。所以询问更多的还是走个过场。事实也正如曹子建想的一样,随着自已的述说,赵五魁亮出了洪门最常使用的的问候手势。三点半香。即右手大拇指伸直,食指弯曲,另外三根手指也伸直。曹子建也是有样学样,回敬了对方。当即,赵五魁也是报上了自已的名字和堂口。“兄弟姓赵名五魁,来自总堂,弟兄八人,同木兄一样,也是二房老五。”这所谓的弟兄八人,并不是家里有这么多人,而是指洪门内外八堂。长房,指的是内八堂,二房,则是外八堂。老五则是担任的职务。在洪门中,外五堂代表的是红旗五哥,又称红旗总督,掌生杀大权。“总堂,也就是说,是来自旧金山,海外洪门。”曹子建暗道。正所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相较于国内的洪门组织,这会海外洪门的人数却是更加的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末时期,凡有华侨所到之地,莫不有义兴会所之设立,会员达数百万人。不过,海外洪门由于成员构成,外部环境等等因素。虽然也保留了洪门的外在形式,但是其内涵却大相径庭。因为国内,原是底层百姓为了互助自卫而形成的结社,因为清政府的类人行为才奋起反抗。并且不断被取缔和镇压。只能秘密活动,不断的积蓄力量去造清朝的反。而海外的洪门,虽然最初是由会党和太平军的余部所建立。但是随着自身在海外谋生的需要和越来越多苦力劳工的加入,反清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反而承担起了类似工会,商会相关的职能。可以说,洪门在海外的传播史,就是近代海外华人的受难和互助史。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会在海外的华人被归为了两类人。洪门的人和被洪门罩着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华人凭借自已精明的头脑和充足的干劲,在异国他乡结婚生子。而那些吃饱穿暖,接受过新式教育的侨二代们,在家中长辈的熏陶下,也对那个未曾谋面的故国充满了遐想。但是随着故国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一次又一次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他们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疑问。我在海外吃香喝辣,但是我在国内这帮兄弟姐妹连顿饱饭都够呛,咋样才能帮帮他们呢? 要不接着干老本行,反了?只是,这个问题在那个男人来了之后,彻底解开。光绪三十年,在漂亮国,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洪门入会仪式。一个中年男子,在众人面前立下三十六誓,宣布正式加入洪门。并被封为洪棍。也正是这个男人,将原本因为组织过于庞大,内部盘根错节,派系林立,各种思想应有尽有,乱得像个巨大草台班子的洪门。给彻底统一了思想。驱除鞑虏,恢复华夏,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想造反。当统治阶级不断的压迫剥削,当百姓自身的正义得不到声张,当他们自已的力量不足以抵御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时,所谓的‘洪门‘就诞生了。它是官府眼中的反贼窝。但它也是海外游子的庇护所。是封建官府拔不掉的眼中钉,肉中刺。是清王朝穷尽百年都烧不尽的原上草。它见证了天朝上国的由盛转衰,见证了华国的屈辱历史。最终和组成他的人民一起,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新生。既然双方都亮明了身份,那么就可以开诚布公了。赵五魁这就将自已来此的目的和打探到的信息同曹子建分享了起来。原本,他以为曹子建听到车站内有三十个全副武装的人守着,会感到十分的惊讶。然而,并没有。曹子建的这股平静,让赵五魁忍不住问道:“木兄,你好像都已经摸清了车站内的情况?”“对。”曹子建点头:“我来找你,就是要跟你一起行动的。”“木兄,你已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