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终极评比 > 第七百二十九章:千疮百孔的盛世

第七百二十九章:千疮百孔的盛世

但人口的快速增长超过了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的压力愈来愈大,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中国人口自汉代至鸦片战争前夕增长了七八倍,而耕地面积只增加了一倍左右,这说明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清初每户平均土地约有三十亩左右,雍正时为二十六七亩,到乾隆中期便只有五六亩。】

【这个数字尽管由于田亩有隐蔽而不够精确,但每人平均耕地数愈来愈少,则是无可怀疑的事实。】

【这就必然造成粮食供应的紧张。】

【粮食问题早在康熙时就已经存在“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

【而地少人多的矛盾到乾隆时更为突出。】

【“朕查上年各省奏报民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

【粮食紧缺已经是全国性的了,苏、松、杭、嘉、湖地区历史上是重要产米区,素来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但是到了清朝粮食不能自给,严重到“每岁产米不敷数月口粮,全赖商贩接济”】

【乾隆时,由于人口激增,引起粮价持续上涨,同康雍时期比较,粮价上升了四倍。】

【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更多的土地,谁就可以有更多的粮食,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

【这就驱使人们热衷于购置土地,土地兼并问题更加严重起来。】

……

{记不清了,但好像马尔萨斯人口论描绘的就是这种情况。}

{不用马尔萨斯,乾隆年间的进士洪亮吉就提出了人口增殖与粮食产量增加存在着矛盾的问题。}

{他写的《意言》二十篇里的《治平》、《生计》诸篇,就说过人口思想问题。}

{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困难这一严重问题,并从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主张开荒移民,反对封山禁林。主张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主张整顿吏治,反对巧取豪夺。主张临灾救济,反对不顾民命疾苦等等。}

{咋就没想到殖民扩展呢?}

{可能是因为本土领土够大吧,且人口分布不均匀。你像新疆、东北、青海等地尚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

{这些地方可以通过移民填边的政策来缓解人口矛盾。}

{而像英国,西班牙等殖民国家本土都很狭小。}

……

大唐。

李世民坐在石墩上,手指轮点着石桌,闭目沉思。

“殖民……”

殖,生也、蕃也、长也。

周天子封邦诸侯也是一种殖。

问题在于,能不能有利可图?

李世民想到了郑和下西洋。

“当然是有利可图的……”

“既然有利……那就能封邦……”

他不由自主的看向一旁读书的小李治。

大唐均田制的崩坏不就是地少人多吗。

“可惜了明朝……”

李世民现在有点能体会为什么后世子孙遗憾郑和下西洋这一行为的无疾而终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下西洋的行为能带来利益。

海禁一开,无数人会蜂涌海外。

无他,为财为利也。

既能缓解矛盾,又能增加国税。

一举两得。

唯一可虑的就是,怎么破除师出无名的想法。

周天子封邦可是灭了商朝才名正言顺的。

李世民看着教导小李治的李承乾,有了个想法。

“天下大同啊……教化万民啊……”

“胡汉不分……中外一体……”

……

【乾隆时,高利贷和典当业非常活跃。】

【通常是以子为母,利上加利。】

【有的以七钱之本而索七八两之偿。】

【甚至借二三十两未及一年,算至二三百两者,利率之高达十分、二十分乃至三十分。】

【经营高利贷成了富贵人家聚敛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

……

{当然了,这是在说清朝。}

{超过10%就是高利贷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