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李希烈安排他的精锐骡军,提前在唐军前往襄城的必经之路沪涧(平顶山郏县西四十余里)设伏。
待刘德信他们进入埋伏圈,淮西军伏兵四起,喊杀声响彻天宇。士气低迷的唐军无力抵挡这些亡命之徒,被追杀的四散逃奔,好不容易凑集到的一万三千余人折损大半。
刘德信、唐汉臣率领残部分别逃往汴州、汝州,淮西军先头部队乘胜抄掠到了东都洛阳附近。李勉担心东都有失,忙派大将李坚带领四千余人助守东都,李希烈出兵抄断了李坚后路。汴宋军自此一蹶不振,襄城形势岌岌可危!
李勉作为河南战区北路军总指挥,对于战场形势完全可以像曹王李皋那样随机应变、敢于拍板,不能总是事事请示汇报。既然决心下了,先打也就是了;或者边打边报告、打完再报告都行。
而他却在战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上疏请示,请示了又不经朝廷批复就贸然采取行动,直接导致刘德信、唐汉臣在一会儿前、一会后的疲于折腾中遇伏惨败,招募到的有生力量损失大半,彻底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李勉与李皋同为皇室宗亲,在指挥作战方面却有云泥之别。
正所谓一将无能、害死三军!襄城之危带来的蝴蝶效应很快影响到了战场全局,诱发了后续一系列恶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