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月明秋水 > 第269章 科场内外

第269章 科场内外

那榜上的名单,知悉个八九不离十,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如果不是这样,去见巡抚的侄子云云,又从何说起呢?

赵仲儒啊赵仲儒,当初,你为了那遥不可及的科举梦,硬是胁迫徐海韬去参加科考。到了现在,如果不是得知海韬没什么希望了,你怎么会想起让我去见巡抚的侄子呢?你的如意算盘多半就是,和巡抚攀上姻亲之后,你的科举梦,也算是变相地实现了一大部分?

或许,这一刻,我的这种想法,还只是某种猜测而已。然而,事到如今,再枯守在这赵家大院里,又有多少意义呢?

一年多之前,我和徐海韬少不经事,任由你摆布。

一年多以后,我如果依然是逆来顺受,听凭你安排,跟着你到巡抚那儿,何尝就不是重蹈覆辙呢?

这次出行,或许我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也算是朝着那自尊自立,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了。

赵家有的是钱,我拿着一点盘缠出行,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吧?

到外面走走看看,散一下心,也是一件好事情。再怎么说,也能够自由地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

于是,我和小玲子,先是回了一趟小集镇旁边的老家。

据那些乡邻所说,那些时日,徐海韬确实是回到村里埋头攻读了,而且,也提前好几天,到金陵城应考了。只不过,最近这一段时间,却是一直不见踪影。也就是说,那些乡邻,并没有再见到徐海韬。

就这样,我和小玲子,扑了个空。

在村子里守了几天之后,徐海韬依然是连个影子都不见!无奈之下,我和小玲子只好想着要先返回金陵城了。

那么,这些天,徐海韬究竟会是在哪儿呢?

放榜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如果他是回到城里看榜,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是,到了城里之后,他为何就不能再挤出一点时间,找到赵家大院,先去看一看我呢?

这样的事情,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从我生父的角度来说,他是不是知晓某些内情呢?

那些学政、主考官什么的,就算有一部分人是外地来的,只是,到了省城之后,少不了要跟巡抚打交道吧?这样一来,凭着自己跟巡抚的交情,我生父自然就要打听一下徐海韬的情况了。要说阅卷,自然是密封着的,只是,阅完之后,要确定等级、名次什么的,自然就要拆开来,看一下考生的名字了。要不然,榜上的那些名字,又从何而来呢?

因此,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阅卷之后,一些头面人物,是知晓内情的。特别是,在某些名次上,相关人员还得聚集在一起,再协商、斟酌一番,一致通过之后,才决定放榜。

这一切,未必就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测和臆想。

毕竟,这些人中举之后,还要到京城里去,参加次年的殿试。不妨试想一下,到了京城,这些举人要是再闹出什么事情来,除了自身倒霉,当时的学政、主考官什么的,也要受到牵连的。因此,放榜之前的把关,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要格外慎重的。

在一般人看来,巡抚所管的,只要是民事方面,对于科考,似乎不甚关注。其实,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那些风险,学政和主考官,也是要征询一下巡抚的意见的。毕竟,对于本省籍的考生,巡抚还是较为熟悉的。就算是不太熟悉,他也可以命令手下,调阅一下这些考生的档案。因此,放榜之前的这些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的。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几件轶事,其一就是,某一年殿试,单从文章的角度,一位文姓考生当独占鳌头。然而,写榜之时,老佛爷开口了,当年,文天祥中了状元,结果呢,南宋很快就灭亡了。因此,这名次嘛,还得再斟酌一番。那些阅卷者揣测一番之后,不敢拂逆老佛爷的意思,就把那位文姓考生弄成榜眼还是探花去了。反正,由于有“前车之覆”,姓文的考生,不管你水平有多高,都是不能再当状元的了。

另有一件轶事,说是某个考生叫万名琼什么的,要放榜之际,有人就开始唱名了,圣上一听之下,皱起了眉头:万民穷?这,这不是在讥讽朕治理无方吗?

于是,这位考生的名次,直线往下掉。

对于这样的一件事情,我们这些局外人,又该说些什么呢?

在南方,“琼”的读音,更接近于“勤”;然而,在北方官话之中,却是和“穷苦”的“穷”一样了。那位考生,文章本身没问题,却栽在姓名上,真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这两个小故事,仔细想来,其实倒不怎么严重:因为,这两名考生,只是没能获得较好的名次,单从科考的角度,也还是出人头地,得遂所愿了。这样的一些故事,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