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升官路 > 第 42 章 工程启动

第 42 章 工程启动

中的妒意,便又听陈先生道:“或许也不是秦大人简在帝心,是大人您上次递交的卫辉重建码头的折子,皇上留心了。”

要做这么大的工程,当然是要经过皇帝批准的,虽然征得了最高统治者的同意,但是周邦彦真的没想到,这件事会在皇帝心中留了痕迹。

每天全国各地多少折子要皇上批阅?有些不重要的折子根本到不了御前,内阁那边就处置了。可是饶是如此,皇帝每天要看的折子还是有几百封,全国各地多少大事,在地方官眼里了不得的事情,在皇帝眼里可能只是寻常,所以周邦言压根没想到皇帝真的对此事有所关注。

原本的妒意散去,周邦彦重新理清了一下思路,倒是觉得此事确实如陈先生所说,皇帝留心了卫辉重建码头的事宜。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将汪县丞留在新乡县,而不是如他暗中使劲的那般调任到浚县,毕竟只有汪县丞留在新乡,才能更好地执行秦修文的意志,将卫辉府到新乡县这一段码头修建工作尽善尽美地完成好。

上位者轻轻拨弄一下,就将底下人的计划全部打乱,只能说这位年轻的君主也不容小觑,不是他以为的那般好糊弄。

果然是伴君如伴虎,自己需得再次提醒父亲一二,切不可有任何看轻皇帝的想法,仗着周家和皇帝的关系,在皇上面前有任何倚老卖老的姿态。

否则哪天被皇帝摆了一道,或许都不知道,就如那葛郎中,常侍郎之流,当时如何得意,如今又是什么光景?

周邦彦心中如是警醒自身。

至于秦修文和汪县丞等人,算是他们走了运,这样也好,将秦修文调任到自己身边做属官,新码头修建就更是自己的功劳,任他秦修文再厉害,也翻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作者有话要说

等到秦修文被刺杀的案件告一段落,卫辉府总算放开了戒严的状态,所有人心中都为之一松。

其他县的人只希望事情快点结束,但是新乡县的一众老百姓也好还是原本投奔过来的流民也罢,在此次戒严过程中,要么关门闭户不出,不给捕快衙役们再造成困扰,要么自发地组织起巡逻队伍,每日三班倒,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上报,绝不错过任何可疑之处。

在戒严的那五天里,新乡县上下无人抱怨,都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帮着一起将那伙贼人揪出来!

这么好的官,要是被杀了,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更有像陈大山那样给秦修文供奉长生牌位的人,那几天更是天天磕头上香,祷告上苍和满天神佛保佑秦修文,不要再受到任何伤害。

流言传的就是快,很多人宛若亲临似的,将那晚的事情讲的绘声绘色,秦修文如何数次死里逃生,又如何镇定自如、英勇无畏地指挥衙役捕快们杀敌,简直将秦修文描绘得如军神降临似的,新乡县老百姓对秦修文的吹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甚至有人说,这个长生牌位绝对是有效果的,否则面对以少胜多、险之又险的境地,秦大人如何能全身而退?一定是有苍天保佑的!

等到戒严结束后,新乡县城内又掀起了一股做秦修文长生牌位的热度,几个老木匠忙的热火朝天,好几天都来不及好好睡觉,就为了赶制那长生牌位。

新乡县的老百姓以前并没有对这个新上任的知县有什么感觉特别之处,只觉得这个官老爷和以往的那些并没有什么不同,日子还是照样的难过,有理无钱的还是照样不敢去见官,甚至也有风声说这个秦知县贪污受贿,不过这倒也不算什么,哪个当官的不贪呢?

所以在最开始新乡县老百姓的认知里,这知县不管是姓秦还是姓李,都是差不多的,坐在上面高位上的是谁,其实老百姓并不关心,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一个脸谱化的人物,只是一个官,代号为知县老爷。

可是现在,所有人的想法变了。

他们需要秦知县,秦知县是真正的父母官,他是绝对无法替代的!

远的不说,受灾之后,谁家的知县会叫人来帮忙免费修缮房屋?谁家的知县会派人来将自己门口道路上的淤泥清理干净?谁家的知县还要将受灾的土地都登记好,免费分发棉花种子,免费租借农具,免了他们来年的税赋,只要求所种之棉花的一成免费交给县衙,剩下的只要愿意,县衙也愿意按照市价收购。

原本还有人对县衙要求统一种植棉花有微词,毕竟有些地之前都是种植粮食的,种了棉花之后若是卖不出去,那棉花可是填不饱肚子的。

但是县衙打了包票收购就不同了,只要好好伺候了庄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