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鼓一些各种各样的材料,喜欢观察他们在遇到不同物质时发生的变化,并将他们一一记录下来。
曾大福曾经研究出了用石灰石和黏土作为原材料,对地面进行加固,他认为这非常适用于道路的修建。不过曾大福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行脚小商人,这个发现还是他少年时偶然研究出来的,如今他也为人父为人夫,好多年不曾碰他的瓶瓶罐罐了,若不是在卫辉府读了“卫辉时报”,他都快忘记以前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了。
那时候他也是来去匆匆,第二天就要在卫辉码头转道,不过当时他按耐不住心中的那点残余下来的热血,在客栈里写下了方子,第二日快要走的时候投了稿子,然后就登上客船走了。
这个年代山高路远,其实热血过后,就连曾大福自己都忘记了这回事。然而,秦修文心细,虽然卫辉府的稿子众多,但他还是派人专门去整理,除去那些一眼就看的出来胡说八道的,其他的他让人分门别类整理好,有可以刊登上报刊的,验证后就刊登普及,有些其实已经是机密性的信息,秦修文则会秘密收集起来,一方面招募这些人才,另外一方面则是按照目前的现实情况去尝试。
曾大福不是卫辉府本地人,所以找起这个人来还有点麻烦,但是他的方子写到很详细,秦修文是在上京城之前就发现了这个方子,再没找到人之前,就已经让人开始实践起来。
好在这些年秦修文在卫辉府开展了不少工程,也搜罗了不少建筑领域的人才,他们一拿到这个方子也是啧啧称奇,并且用卫辉城门口到卫辉码头这一段官道作为试验点去修了这一段路,毕竟这段路如今每日都有众多车辆进出,经常要维护修建,导致这段路还经常堵住,大排长龙,让许多商人都不满许久了。
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已经和现代的水泥马路非常相近了,耐久度上面秦修文还没有更长时间的数据,但是就承重性、平整度、坚固度而言,甩现在的官道几条街都不止。
而且现在还没有大卡车集装箱之类的重型运输车辆,就那些马车、骡车运送这点东西,秦修文虽然知道现代的高性能混凝土水泥要比曾大福发明出来的要好的多,但是因地制宜来讲,曾大福的水泥路也完全够用了。
万历听完秦修文对水泥路的描绘,是真的激动了:“爱卿,你此话当真?这水泥路真的有这般好?”
听到秦修文的再一次肯定,万历都直接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来回踱步了两圈,然后才站定:“爱卿,若是这水泥路真的能修成,那绝对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啊!”
万历脑海里转了很多念头,他想到了自己这五年来亲政的郁郁不得志,他也想到了那些大臣们对他的压迫和动不动地指手画脚!他一开始是多想成为一个比他老师张居正更厉害的人,现在就有多么颓废。
当年少年天子的意气风发,立志要做一个千古明君、名传史册的那个人,如今还在哪里?只剩下了一个败退朝堂,躲在深宫,日日与妃嫔为伍、用这种任性手段无声抗议的失败君王。
万历恨否?悔否?有时候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他一想到自己百年后要到地下面对列祖列宗,他是羞愧不敢的。
当年太祖打天下是何等英姿?天下豪杰如过江之鲫,独独太祖一人能拨得头筹,文臣武将没有一个不拜服的,后来的成祖、宣宗又是何等雄才大略,盛世鼎昌?祖宗们将家业交到他手中,他却连朝堂都左右不了,连立个太子都要受他们牵制!万历扪心自问,若是这件事交到的是自己这些老祖宗手里,还有这种烦恼吗?估计不会吧。
在这一刻,万历想的已经不是什么赚钱了,而是如何利用这件事,重新夺回朝堂的控制权。
万历除了贪财其实也多疑,当然做君王的其实没有一个不多疑的,如果说秦修文直接敬献这个水泥的方子给他,那么他可能会怀疑秦修文背后有人推动此事,秦修文所图甚大等等。
但是秦修文是因为想要多售卖“京报”,而想出来的修路的法子,从而敬献出水泥方子,反而让万历觉得很安全。
万历认为,秦修文没有政治眼光,看不到这水泥路修成后,对大明真正的作用,而他只要在里面推动一把,就能名利双收。
毕竟要是修路,这钱当然是国库出,就连他这个做皇帝的都出不了那么多的钱,况且这已经算是国事了,如何再能让他自己掏腰包?
而这道路修建好了,他都能想象天下百姓将如何称颂他,史书上将会如何评价他,同时这也满足了秦修文一开始提出的以更快地速度将“京报”发往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