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是因为他们千里迢迢还要将货物运回去,这海上的风险难以估量,一个风浪过来,一无所有也有可能。况且海上路途遥远,而往往路途越远越远价格越高,利润越大,我们需要考虑是否为了巨额的利润去冒这个险?其二,想要将产品直接卖给当地的贵族,肯定是有许多的竞争者的,若是有人要将一些新奇玩意卖给王爷您,您是会选择一个相熟的大明人去购买,还是会选择一个随时会跑路的番邦人去买?”
潞王想都不想,直接给出了答案:“那当然是找相熟的大明人买!在咱们大明,谁敢欺瞒本王?占本王的便宜?只要他是大明人,那就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但是番邦之人若是回去了,本王哪里能去找他?”
秦修文给了潞王一个赞同的眼神:“的确如此!而对于遥远国度的那些人来讲,我们大明人就是番邦人。”
潞王虽然不想承认他是番邦人,但是确实在那些人眼里,自己可不就是“番邦人”么!
这么说来,这事倒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了。
果然,任何事情都有门槛都有自己的道道,当时他皇兄召见他的时候,他心里就想,不就是拿着银子去买东西再卖出去么,这有什么难的?只不过听到是与秦修文一道,潞王才没发表异议。
潞王对着秦修文一拱手,爽朗道:“还请元瑾教我。”
秦修文连说“不敢当”,然后才将对策说了出来:“咱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海外国度众多,国与国之间文化习俗都不相同,咱们可以先从近处做起,首先接触东边的倭国、高丽和琉球,然后将范围扩大,吕宋、暹罗和安南,一个国家选一名当地的合作伙伴,与他们深入接洽,同时不仅仅要在上层贵族阶层与他们交易,也要打开底部市场,面向普罗大众,老百姓虽然手中钱不多,但是不代表没有购买力,同时普天之下贵族有多少人?百姓又有多少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用我们大明物美价廉的产品售卖出去,也能获得大额利润。等到时机成熟之后,我们便可以用同样的手法与西方国家进行大批量贸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对船只进行改造和投入,若是有一天,咱们大明的海船可以在众多海域内自由穿梭,那么便也不惧海上风浪和其他海上势力了!”
“王爷也知道我之前在卫辉府任职,皇上给了我们五十万两白银,虽然看着挺多,但是真要大规模做海贸说一句斗胆的话,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与其样样采购,样样不精通,倒不如到时候我牵线一下卫辉府的一个纺织作坊,他们如今规模极大,能快速生产松江美布,也可以生产一些本地物美价廉的土布,目前产量可以应对邻国的需求,倒是可以尝试一番。”
卫辉府是之前秦修文的任职之地,他敢这么说,应该是可以摆的平卫辉府上下。
其实潞王也有想过,采买其他产品若是动静闹的大了,到时候走露了风声,显然是和他们的目的背道相驰。
听完秦修文的一番讲解后,潞王已经十分信服了,准备这两天就将这个计划禀告给万历,若是万历也能同意,那就马上实行。
作者有话要说
宋纁知道这里并不是商谈之地,想了想后道:“最近你师娘身体大好了,说要亲自下厨给你整两个菜,今晚你就到我家里吃饭。”
秦修文知道宋纁的意思,吃饭是小,商谈事情是大,自然爽快地应了下来。
等到秦修文再次从宋府出来后,宋纁亲自将他送上了马车,然后忍不住叮嘱道:“如今你的一言一行都被人看在眼里,计划虽好,但还是得小心行事,万不可鲁莽。”
虽然知道自己这个小徒弟鬼精鬼精的,但是到底宋纁还是不放心,只能老生常谈几句,心中却是做好了打算,若是真的东窗事发,自己也得拼了老命保下这小徒弟。
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虽然两人并不是亲父子,但是宋?待秦修文之心和亲父子没什么两样了。
等到秦修文刚一入秦府,就看到张达伺立在门口。
张达为人机警,虽然是衙役出身,但是跟着秦修文后一直忠心办事,同时自发地开始学习文字,如今虽然作不上文章,但是识文断字、传递消息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平日里在京城时,就负责秦府管家一职。
今日张达亲自在门口相迎,肯定是有事同自己说。
张达扶着秦修文下了马车,两人一路走到了书房,然后张达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张请帖恭敬递给了秦修文。
秦修文展开一看,发现是潞王的帖子。
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