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把推荐一事暂延,反正那些大臣后代他都不认识,也确实推荐不出来。
他听秦王讲完一些杂事,就回屋休息去。虽然躺在榻上放松,但他的思维没有停下。
赵昌想,从纸出来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几年先在内史弄了三个工坊,韩地也弄了一个,最近那些人刚在巴蜀设计建造完分工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很快就能大批量生产。
从王翦的汇报来看,燕国主力是撑不过今年的,剩下的齐魏不算事,楚国也顶多再打一两年。
所以是时候考虑更新技术了。
研发需要时间精力,即便不计成本地投入,所耗费的时间也要以年计算。
赵昌起身去案前写计划书,看见上面摆的李智送来的“前言”,不禁撇嘴。
这东西是用木盒送来的,当他从里面拿出约有一指厚的纸张记录时,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李智到底哪来的这些废话,这才多长时间,就写了这么多。
这比笔尖的话痨——韩非还要话痨啊。
而且人家韩非是正儿八经地写著作,虽然写了十来万字还没停,但质量高。
李智倒好,全是日常记录和奇怪视角的观察生活。他竟然还在末尾认真地提议,说希望公子能想办法报销纸的费用,它在楚国太贵了,记录虽然方便,却有点伤钱。
本来出口外销就要加价,李智还大把大把地买,当然会伤钱。
赵昌感觉头疼:负责楚国商线的是谁来着?我记得好像见过他几面,是个魁梧的老大哥,看上去一拳能打死三个李智。
现在李智应该是他的大客户了吧,要不让他给大客户一点折扣……
烦死了,我为什么要考虑这种事啊,给你减完价,你写起来不就更没完没了吗?而且你写这么多,如果我只回一两句……搞得我很亏心啊!
难道这也在你的计算之中吗?
赵昌把笔放下,这个计划书根本写不下去。他干脆出门转转,相当娴熟地走进最初的造纸工坊。
比起当年的忙碌、嘈杂、热火朝天、乱中有序,这里已经安静了许多。
来往的工匠还是在忙,却逐渐不再担任研发试验的工作,而是有条不紊地按照工序完成任务内容。
事实上,纸张的研究与改进在这几年间从没有停过。赵昌知道好纸可以千年不朽,他不指望只用几年时间就追上用百年千年传承更改的工艺,但追求还是要有的。
纸要更韧,要更紧,要更丝滑……
该做的研究确实没停,但没做出什么叼得不行的纸,反而在割韭菜一道上又精进几分。
这大约还要算他四弟一份功劳。老四爱玩不爱学习,从被三哥揍完又被二哥罚之后,人变得有点孤僻,喜欢自己和自己玩。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天分,赵昌忙里抽闲,没有放过观察自己预定的工具人弟弟们。
据赵昌所看,老四的天赋大概就是玩耍以及对色彩的把握。不知道四弟的审美是怎么回事,花里胡哨的,且相当喜欢夺人眼球的配色,漂亮得像春夏之际的花园。
就拿他没事踢的那个毽球来说,多彩的羽毛明亮鲜艳又和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刚从鸳鸯身上薅下来的。
在赵昌留意观察之下,又从七弟嘴里偶然听到了老四的诉求,“如果纸也是彩色的就好了”。
赵昌脑中那个名为“割韭菜”的灯泡“啪”地发光发亮。
天才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还能这样搞呢!
他当即去找四弟谈心。
“我听说你想要彩色的纸。”
四弟不知道这是要罚还是要夸,心里扑通乱跳,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说:“我,想要?”
我该不该想?这是谁告诉二兄的啊?真吓人……好过分。
“那就跟我过来。”赵昌直接把人带到新分出来的研究场地,“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
四弟目不转睛地看着面前的场景,眼中满是好奇。
他的生活中,大部分有趣的经历也只是跟着兄弟们玩,从没见过这样不够规整却富有活力的画面。
“他们会想办法将纸染色,你愿意来看吗?”
听到询问,老四顾不上这是大魔王提的问题,连忙点头如啄米,说:“我愿意我愿意。”
谢谢那个把我的话告诉二兄的人,真是好人。
我来看这个,不就可以逃过那些无聊的课了吗?
他不知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