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计划要挪出更多应对意外的空间。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kanshuwa.com同样的粮食,本可以供十人做工,现在也许只能调用一人,剩下九人的口粮要留在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为此,赵昌会感到微妙不爽是正常的。这里就他最在意建设问题。
嬴政生出来旁观者的心态,老神在在:“但是即便你不喜欢,也应该面对现实。”
“我当然会面对……”赵昌掏出自己的备选方案。
百越,包括东瓯、闽越、扬越、西瓯、骆越等部族,各自独立,互有摩擦。
东瓯与闽越位于武夷山以东,被合称“东越”;五岭以南的扬越与一些小部落也称“南越”;西瓯与骆越则可称“瓯骆”。
楚国没能将他们完全降服,以崇山峻岭为界,楚军打不过去,但越人也打不过来。只偶尔进行相安无事的小小争执。
蒙武和李信收拾接管楚地后,派人留守,控制住进出武夷山与南方五岭的要道,为将来的作战做准备。
秦国上下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越地的意思,早在攻楚时就做好了接手楚国所有遗产的准备。这些与楚纠缠不清的百越之人,自然也在遗产之列。
以赵昌的个性,他虽然心中将保证基础建设放在第一位,但这不代表他就只能看得见这一件事。
“吃了我们的东西,还想反悔。这太过分了。有这一点在,东瓯的越人但凡有点良知,就没法抵抗太久。”赵昌的意思是,到时候如果发生冲突,可以将秦国给出的援助作为毁坏对方军心与斗志的工具,用来攻心。
士气一散,能够更轻松地拿下。
“闽越临近江淮,本身那里的产量就不错,不必太担忧补给。
“南越有溱水直达他们的番禺,比不上闽越,但也凑合。唯独西瓯与骆越,离水与郁水水道更长更曲折,还不能抵达瓯骆的核心,走陆路又实在太艰难……”
嬴政道:“其实你很想打吧。”
你别装了。我看透了。
从一个东越就直接想到那么远,把其他越地全囊括进来,我还没说要都打呢。
你小子是不是背地里一直在做进攻方案?
赵昌从本心出发,是不愿意浪费兵力财力开启战争的,道:“没有。我不是很想进攻,但是治理的前提是拥有。”
既然我都在规划建设百越了,顺便考虑一下怎么打过去,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不把他们打下来,那我怎么建设啊?
既然打了一个,难道还要放过其他部族不管吗?当然是都干掉啊。
赵昌的一贯风格是考虑可能面对的危局,并为此做好准备。东越的异心不在他的计划中,但他的设想中还出现过匈奴和越人同时骚动不安、国内也灾害不断的场景。
即便全年没有主动预定的战事,他的规划也会留出应对未知风险的余地。
不管是洪灾、蝗灾、旱灾、雪灾……抑或是突然犯病进攻的外族,考虑到这些情况,本就会预留出部分存粮,放在仓中不得调动。
现在这事暂时没法超过他的设想限度,只能排在中等偏下。除非越人突然掏出大炮来震惊他一下,他可以把危险度再提高。
赵昌表现出的烦躁,是因为在信任的人面前不想遮掩内心的不快。
能够接受现状并更换方案是一回事。
讨厌这种意外波动,恼火于无法按最好的计划行动,这是另一回事。
对外人可以装成定海神针的淡定样子,但其实他总是很想骂人。
“百越不过十万余众……”嬴政开始安慰炸毛的儿子,“没事的。倘若东瓯不愿意再接受来自秦国的帮助,这也不是很难办。”
赵昌道:“越地人确实不多,但他们又远又难打,既难在气候,也难在地形。”
如果只把人数来当作衡量百越战力的唯一标准,那楚国就不会啃了这么多年都没把人家啃下来。
“我原本是想着接下来再扩充些道路,还有耕地……但现在都做不成了。”赵昌感到忧伤。
“要等待真正核实的回应,你起码还能认真建半年。”嬴政给工程师放出保障。
“怎么可能呢?您别骗我。”
赵昌完全不相信,并开始说理:“如果确定东瓯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百越虽然不是整体,却胜似整体。处理一个,就要着手处理多个。”
我刚才把百越都点一遍,你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