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下面的一排方形垂直安装槽,“正在装入铁骑舰载机机库系统,请稍候!”
太空牵引系统将多个四四方方的铁骑舰载机维护阵列和机库一个个插入这些安装槽之中,在完成安装之后,蜂群一样的施工无人机卷过甲板,将大量的碳化钛晶体装甲板覆盖在安装槽外围。
“主要夹具已脱离,护盾测试开启。”船体上多个护盾节点打开,这些节点目前还暴露在外面,一排排六边形结构的恒定力场投射单元构成了舰体上宛如蛇皮斑纹一样的纹路。
“护盾频率测试......通过”“护盾保护装置安装。”一个个厚重无比的六边形装甲板被拖曳驳船拉过来,盖住了这些护盾节点,边缘的缝隙在自动焊接纳米结构的辅助下,迅速封闭。
几乎从外表上看不出来哪里装甲下面是护盾单元,除非要非常近的距离,才能通过目视的方式看见装甲板上预留的护盾力场投射用的引导通道和检修用标记。
不过,就太空飞船来说,距离到了这个地步的话,几乎约等于两艘船脸贴着脸,甚至脸都互相挤变形的那种状态,假如敌人的战舰可以逼近到这个程度还没有被舰载机打死或者被近防武器打烂,那么也代表着你差不多可以开启自爆系统了,这摆明了是准备抓活的的态度。
“辅助夹具系统a~f,锁定解除”位于船体两侧和推进器周围的一圈小型固定夹具纷纷松开,施工过程当中产生的垃圾和碎片也随之漂浮在了造船坞的周围,“引擎测试......”
位于船体周围与尾部的各个引擎陆续开机测试,使用的加达里脉冲引擎系统和燕军的引力子引擎技术,让这艘航母有着比新伊甸大部分的航母都要灵活和快速的机动性。
毕竟上个惯性稳定器就能把起跳速度拉到18秒的含金量以及稍微堆一下就可以和大部分的非拦截舰级飞船飙车的跃迁速度。
这意味着它如果在星系内采用深空跳跃点秒跳战术的话,基本上在新伊甸也是超级难抓的,除非在星门门口被泡泡阵挡住,或者有内鬼报点,在出站的时候,就被数艘拦截舰跟踪上。
在没有本地频道和总览这种瞬间就能捕捉到对方的行动信息的好东西的支持,在现实的新伊甸要抓这玩意儿要么得靠运气,要么就得靠周密的计划,而作为小旗舰,在会战的时候固然是一只大点的杂鱼,可是.......这种机动力如果用在星系内专门殴打你的常规编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不管是现实新伊甸还是游戏新伊甸,如果对面逃不出隐轰编队或者计划周密的剧本的话,旗舰打常规基本上就是单方面的数值碾压,这还是小航,如果换成四大帝国的公版无畏舰出现在高安之类的没有旗舰和隐轰的地方......
罗德只能说,希望对面的战斗单位数量比它们携带的弹药多,否则很快太空就会飘满残骸,开一群护卫舰来估计还能多顶一会儿,开一群战列舰来,估计就真的是几秒一艘,几秒一艘的速度报废掉。
但是,小航也有小航的优势,虽然在游戏里面迫于游戏的战斗系统导致这个优势几乎没法用,那就是,它可以在非常远的距离锁定目标,就算是在游戏里面,总览也不会显示太远的目标。
而在现实里面,就是你被航母超远距离通过联网感应阵列锁定的时候,你甚至没法反锁回去,因为锁定信号来自于它的数个中队,数十上百架舰载机的感应器,简单说,你会发现你雷达上的锁定信号在来自于周围一个扇面的——现实版本的:世界的恶意。
根本无法定位航母的具体方向和位置,也就无法反锁,除了会导致攻击周期拉长外,没有缺点,虽然对于克隆人飞行员来说,攻击周期拉长本身就是一个缺点了。
“引擎测试通过,全部锁具解除”“警告!船坞即将封闭,所有施工人员撤离本区域;警告!船坞即将封闭,所有施工人员立即撤离本区域。”
船坞两侧的壁灯全部亮起红色的警告灯,不过,这些警告信息都是做给了瞎子看,因为地球帕鲁们根本没有出舱作业的时候,在舱外飞的都是灵异事件一样的漂浮的工具组,而它们在建造完成之后,就已经各自归位了。
“船坞封闭完毕,正在执行清洁程序。”巨型磁性牵引系统将船坞内漂浮的各种垃圾、碎片全部吸走,避免一会儿旗舰开机的时候,把什么怪东西吹到船坞建筑物上打个大洞出来,这可是在护盾恒定力场的内部,那挨一下以加达里的装甲技术,怕不是瞬间就得开个洞。
“船坞清洁完毕,力场围栏解除倒计时10......”罗德已经把自己的太空舱转移到了山岳级的舰桥内部,整艘旗舰内部一个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