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普通民众不仅要承担徭役,还要缴纳赋税。因此,大家都愿意把田地献给大家族,以换取免除徭役。大家族只收取一点租子,田地仍归乡民所有。”
“与朝廷的徭役相比,大家族所收的那点租子微不足道。”梁天霸补充道,“所以,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地献出去。”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秦朝的徭役赋税确实极为繁重。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不断修筑长城、抗击匈奴,还在各地修建大路、开凿大河。
到了秦二世时期,更是开始修建阿房宫和秦始皇陵。
如此沉重的负担,寻常百姓怎能承受得了?因此,秦末的大起义也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见秦始皇面露怒色,梁天霸急忙说道:“陛下息怒,此乃商君改革时所确立的国策,对官宦之家免除徭役。”
“你说得倒是轻巧!”秦始皇怒道,“王家确实是官宦人家,但孔家算什么东西?也敢自称官宦?”
想到此处,秦始皇的暴脾气顿时上来了。
“陛下,孔门孔熜在朝廷中担任博士一职。”梁天霸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在山东各郡,也有孔氏族人为官。”
“哦?还真有啊……”秦始皇闻言一愣,想不到孔家真的有人在朝中做官,难怪如此嚣张。
……
当天,秦始皇与梁天霸谈了很久,一直聊到了后半夜。通过这次谈话,秦始皇对这个国家的土地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虽然秦朝被誉为天朝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但实际上,封建王朝的腐朽和衰败已经在这个朝代初露端倪。
就拿土地制度来说,耕种者往往并没有拥有自己的田地。作为耕种主体的农民,所拥有的田地寥寥无几。相反,那些世家大族却拥有千万顷良田。
朝廷的徭役和赋税主要强加在农民身上,而那些世家大族却凭借政治特权免于责任。长此以往,朝廷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地压在农民肩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生计,农民只能将自己的田地卖给或献给世家大族。
新的土地兼并现象正在不断发生,这样一来,朝廷可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少。秦始皇之前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今天这件事情的发生,才让他对下面的情况有所了解。
不出所料,在梁天霸离开后,秦始皇再次寻求了“弹幕”的帮助。这群“弹幕”作为他最强的智囊团,比朝廷上的任何一个朝臣都要管用。而且他们的来历神秘莫测,连秦始皇自己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来路。这样正好可以防止他们造反。
而“弹幕”也没有让秦始皇失望,提出了两项方案:一是“苗字必称令”,二是“摊丁入亩”。
秦始皇看着这两个闻所未闻的方案,陷入了沉思之中。
……
转眼间,秦始皇三年已至。距离天下统一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此刻虽然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国家正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有识之士都清楚,表面的动乱虽然已被平息,但暗地里的各种博弈仍在波澜壮阔地进行着。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面临的问题极为棘手,而且没有前例可循。这就使得秦始皇必须独自找出问题的答案。
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土地问题。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土地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而土地兼并问题也迟早会爆发。
秦始皇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如何将秦朝的制度推行到全国?目前为止,推行的进展并不顺利。在全国各地,几乎都爆发了反对秦朝制度的声浪。
面对这些改革的阻力,秦始皇当然是见一个杀一个。然而,每当他平定了一波反对者,又会有新的一波顺势而起。这就像是按下了葫芦又浮起了瓢。
改革的阻力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只会越来越大。但意志坚定的秦始皇并不会因此而退缩。他一步步硬着头皮往下冲。
另一个问题是,新的王朝将如何统治旧六国的地盘?虽然当年秦始皇斩杀了六国的君主,但六国的旧贵族势力仍然存在,并且相互串联。迟早有一天,他们也会崛起。
还有一个问题是北边的匈奴。虽然目前匈奴问题并不十分严重——匈奴人经历了冬天那场特大雪灾后,已无力大规模进攻中原地区——但这仍然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
秦始皇封了四个儿子为县令或县长。
最早动身的是三儿子公子高,随后是扶苏,接着是将闾。
等了一个多月后,只有小儿子胡亥还没有出发。
为了防止秦始皇发火,胡亥只能不断对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