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西距洛阳一百里,若是寻常脚力,这一路怎么也要三五天的时间。-q+s\b!r,e¢a¨d,.¢c/o+m·
但李重润、罗山河以及他们带领的亲军护卫胯下都是宝马良驹。
不到半日的工夫,李重润一行人已经来到了嵩山脚下。
李重润抬眼望去,只见一座大山伫立在天地之间。
这座大山层峦叠嶂,巍峨雄壮,山上郁郁葱葱,是遮天蔽日的密林。
走到山门口,一条小径曲径通幽,抬头看上去,一层层不知道多少台阶直通山顶。
这条山路太狭窄了,马匹无法上去。
李重润留下两名亲军侍卫在山下看马,带着罗山河和其余八名亲军卫抬腿拾阶而上,亦步亦趋的向着位于少室山半山腰的少林寺走去。
五月末的中原,虽然还未入夏,但早已有了炎炎暑意。
一进入小路,光线一下暗了下来,山中穿行而过的山风,带来丝丝凉意。
向上走了大约半个时辰,李重润等人虽然身上都带着功夫,也都微微出了一些汗。
看到前方的路边有一个六角小亭,李重润信步走入亭中,在石桌边坐下。
罗山河看到李重润坐下,连忙摘下腰间的水囊,他身后的亲军卫又拿出几张胡饼。,6?1+看+书?网′ \首!发,
李重等人坐在亭中,吹着山间的微风,惬意的吃喝歇息,忽然,山下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听到有人,罗山河连忙站起来,手抓蹀躞带挂着的唐刀,满眼警惕的看着传来声音的方向。
贺知章?李重润顿时心里一惊,这一位,可是武周时期著名的才子。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绍兴)人。
他从小便以善于作诗而名震四方。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贺知章参加进士考试,一举成为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李润连忙起身,按住了罗山河想要拔刀的手,抬腿走出亭子,迎了上去。
“请问来人可是季真先生?”
“哦?”一名三十多岁,文士打扮的人正迈步上山,听到李重润的声音,疑惑的抬起头看向李重润。
“这位小郎君,您怎么知道在下的字?”
李重润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要知道在他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唐诗三百首》几乎是每个学龄前儿童的启蒙教材。飕嗖小税蛧 已发布最薪蟑洁
他从小就背过贺知章的诗,除了刚才那首《咏柳》之外,还有一首《回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李重润知道贺知章生性狂放,才华横溢,他虽然贵为天潢贵胄,皇室子弟,但也不敢唐突。
听到对方承认了自己就是贺知章,连忙上前微微行礼。
“孤乃是吴王李重润,奉诏回京大婚,途径此地。
孤对于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在此创建禅宗早有耳闻,素有倾慕之心。
又从小便耳濡目染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因此特上山拜谒。
没想到竟然在此遇到了季真先生,孤对先生的诗作一直是喜爱有加,今日能够遇到先生本人,孤荣幸之至。”
李重的这一番话,说的可谓是有礼有节,谦卑客气。
贺知章虽然性格狂放,不拘小节,但面对彬彬有礼的李重润,特别是知晓了对方的身份,也感到稍许有些惶恐。
他连忙还礼道:“不才贺知章,如今虽然经过朝廷进士点选,擢拔为太常博士。
但每日只是撰修《六典》、《文纂》,于国于民,并未立下寸功,吴王殿下,您太客气了。”
看到贺知章态度谦和,并没有桀骜不驯,李重润心中稍安。
“季真先生,您身为太常博士,不在长安太常寺,怎么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