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就不像这个时代的大将。要知道超凡境可一人敌一军,就连那翟百山都能以一人之力挡下几千士兵。既然拓跋俊喜欢读三国,李羿就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事都讲给他听,二人也因为这一部书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
春节就这么过去了,再开朝时,李羿得到了一些赏赐,算是拓跋俊给的加班费,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这一家人挥霍一阵了。李府的麻将事业也暂时搁置,因为国子监在元宵节后就要正式开学了,李羿和诗雨再次忙碌起来,杏儿回到李府,一切都回到了工作状态。
林凡这个春节可没闲着,他按李羿的思路重新研读史书,找出其中值得深思的事件,一一摘抄标注下来,才读完《春秋》就写了几十页纸的疑问。他拿着这些问题去找李羿,李羿看都没看就让他去找别人讨论。
李羿不是不想给他解答,而是他根本就解答不了,怕误人子弟,还美其名曰,给他一个新课题叫思辩!让他拿着自己的问题去找同僚答辩,即提出问题请对方回答,自己再反驳对方的回答,通过反复的答辩来寻找真正的答案。也不知是林凡领会错了,还是李羿就这么设计的,林凡把同僚们给辩了个遍,最后到了别人一见他就躲的程度。
这下好了同僚们不和他玩了,他就去找李羿,李羿多懒个人啊,一句话给他支到孔尚书那去了,让他向孔尚书求教。这个二傻子也有股子着愣头青的劲,刚开始是三天去找一次孔尚书,后来是一天一次,再后来是一天两次,给孔尚书也惹毛了训斥道:“本官又不是你的老师,有诸多事情要忙,哪有功夫成天为你解疑!不要再来找本官了!”
要说李羿是真坏,为什么呢,他把林凡介绍给了杨华,让林凡与杨华辩史,杨华大家可能都忘了,前任上京第一才子,比文斗诗输给了李羿那个杨华杨云昊,要知道他可是以辩才成名,一人辩倒了整个聚贤馆的才子。
不过这回李羿可算是给林凡找对了磨刀石,二人先是在私下里辩论,后来就公开辩论,许多次林凡将杨华请到国子监,当着众多同僚的面辩论。二人的论点各有支持者,渐渐地发展成了大型辩论会,最终李羿请孔尚书出面,一同把辩论会设置成了国子监的日常功课,每七天举办一次。
不知不觉中林凡结交了许多同样带有批判风格的同僚和儒生,后来林凡将他们吸纳入了李羿的儒道法宗,李羿任命林凡为辩证堂堂主,那些人自然就是辩证堂的门人。
后来辩证堂开始与其他儒道派系辩论,与其他派系相比,这辩证堂人少不说,名声和地位也都低上不少,辩论自然就是输多赢少,但他们也没气馁,因为李羿用哲学理论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第一个是质变量变理论;第二个是矛盾论,就是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源动力;第三个就是辩证法理论。
李羿把三个理论给这帮人讲完,这些人都惊呆了,一时间李羿不再只是个风流才子了,已经有了大家之风!儒道法宗也因此崭露头角,开始被其他派系所了解。想要晋升四品大儒可以通过开宗立派或者着书立说,而李羿做这一切都是为晋升做的铺垫,除此之外他还在为国子监的事忙碌着。
元宵节过后国子监正式开学,但是开端并不理想,国子监只招到十几名稚童,还都是朝廷官员家的孩子,后来又来了一些来上京求学的书生,总共也不到三十人。
这也正常,在这个时代平常百姓读不起书,李羿为了扩招允许商贾之家送孩子来国子监就读,但是这些商人们并不吃这套,虽说五十两银子一年的学费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事,但是他们不相信五十两银子就能让这些不可一世的文人好好教自己的孩子。
李羿就拉下脸来,带着诗雨和他一起去拜访那些有交情的商人,大魏第一才子亲自登门求他们把孩子送到国子监去读书,一时间让李羿的名声跌下了神坛。
有人说什么大魏第一才子啊,都没有人愿意把孩子送到他那去读书;有人说之所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李羿品行不端,大家都怕把自己的孩子教成浪荡子;还有人说李羿年纪轻轻根本不配为人师表;对于各种非议李羿没有理会,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
总之,李羿四处奔波,求爷爷告奶奶又招来了几个稚童,总算是凑够了二十个稚童,能开一个启蒙班了,李羿让林凡带这个启蒙班,自己继续想办法招生。拓跋俊曾问过李羿为何会这样,明明给了更多孩子读书的机会却没人愿意来,李羿回答的是穷人读不起书,国子监又不能免费给孩子们上课,若是免费肯定不愁没人,归根结底还是百姓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