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随风轻扬,宛如凌霜傲雪的仙子。她手中握着的,正是那柄闻名遐迩的“止水剑”,剑锋映着晨曦,泛出冰冷的银辉。
刘平安、绾绾、黄蓉等人站在凉亭中间,眼中闪烁着对剑道的渴望,以及对李寒衣的敬佩。他们呼吸平稳,等待着李寒衣出招。
“剑,乃君子之器,其意在于守正不阿,而非伤人。”李寒衣的声音清冷而悠扬,她缓缓拔剑,剑尖轻点地面,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剑意。
“你们几个,可曾悟过何为剑心?”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凛,他们知道,这是李寒衣在考验他们对于剑道的理解。
绾绾很少用剑,她面露沉思之色,却始终没办法解答李寒衣提出的问题 。
刘平安同样表情凝重,他低头思考起来。
反观师妃暄,她沉思片刻,答道:“剑心,乃剑者之心,是持剑之人内心的信念与意志。剑,因心而动,心,因剑而凝。”
李寒衣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丝赞许。
“不错,剑心便是剑者与剑合一的桥梁,是连接剑意与剑技的关键。今日,我将传授你们雪月剑诀中的‘月夕花晨’,你们可要看仔细了。”
说罢,李寒衣身形一展,剑光如水银泻地,瞬间布满了整个院子。她的剑法,既有女子的柔美,又不失剑仙的凌厉,每一剑都仿佛在描绘着天地间最美的画卷。剑光中,有月升日落,有花开叶落,有四季更迭,有万物生长,每一式剑招都蕴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和哲理。
众人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分心,他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李寒衣的每一个动作,试图从中领悟剑诀的精髓。
随着李寒衣的剑舞结束,刘平安深吸一口气,缓缓提起旁边悬挂着的剑,尝试着模仿她的动作,初时尽显生涩。
“记住,剑法虽精,但剑心才是关键。唯有心剑合一,方能剑走偏锋,独步武林。”李寒衣收剑入鞘,对众人谆谆教导。
此刻,黄蓉一脸错愕之色,她没想到李寒衣修为和境界如此之高。
而且李寒衣所说的剑心,她根本就不懂,跟在老爹身边,她大多是学着剑招。
对于剑道感悟,她可以说比仪琳高不到哪里去。
因为仪琳此时如同听天书一般,呆若木鸡,愣在原地。
师傅也没说修炼恒山剑法,还需要懂什么是剑心呀?
仪琳和黄蓉均是如同傻子一样,她们心想,难道自己和师妃暄差距真的有那么大?
不过,黄蓉心胸阔达,她转而一想,似乎除了师妃暄外,绾绾那个妖女,还有大坏蛋都不懂李姐姐这话。
这样一看,她跟其他人差别不大。
再说了,师妃暄能从李寒衣这里学到高明武功更好,毕竟她和前者是姐妹。
刘平安尝试着挥剑,尽管一开始的动作显得笨拙,但在李寒衣的指导下逐渐找到了感觉,剑尖在空气中划出流畅的弧线,似乎与周遭的环境产生了共鸣。他渐渐地沉浸在这份剑与心的对话之中,每一次挥剑都像是在与自己对话,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剑心。
绾绾则在一旁默默观察,她虽不用剑,但阴葵派的武功同样注重内外兼修,她试图从李寒衣的剑法中汲取灵感,寻找与自身天魔大法相融合的可能性。她的目光随着剑光流转,心中悄然种下了新的武学种子。
师妃暄则是全身心投入,作为慈航静斋的杰出弟子,她对剑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李寒衣的每一式剑招,都在她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仿佛是与自己剑法的对话,两者之间既有共鸣,又有差异,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探索剑道的决心。
此刻,回过神来的黄蓉,她扫视一圈众人表情。
她眼神透露一丝迷茫,怎么跟她想的不同?
现在看来,不仅刘平安和师妃暄都会,就连绾绾那狐狸精,似乎也有所感悟。
最重要的是,就连洪七公这位武林前辈,似乎触类旁通,从李寒衣剑法中感悟到其他武学奥妙。
毕竟,每一种武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从中感受到启发,不失为一种乐趣。
随着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橙红色的晚霞,一天的授艺也接近尾声。李寒衣收剑站立,周身散发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仿佛她已经与剑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武学的至高境界。
夜幕降临,七侠镇的灯火逐渐亮起,小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刘平安独自站在院中,手中握着剑,心中回想着李寒衣传授的每一式剑招,剑尖在月光下留下一道道银白色的光影,仿佛在感受着月夕花晨。
而在不远处的房间里,黄蓉静静地坐着,手中拿着一本书卷,目光却飘向窗外的夜空。
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