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朝堂上满汉是分开站的,就两帮人那样,只是没有想到这满人不接受他,说他是汉臣,而汉臣这边也不要他,一个个喊叛徒,这就搞的他非常尴尬。”
大明朱八八:…活该啊他!剥皮揎草警告!!!大宋某世家子弟:真看不起这样的人!大唐程咬金:就这么迫不及待!?他文人的风骨呢!??……“于是一怒之下,这孙之獬就打算对汉人[重拳出击],随后他在朝堂上提出:现在陛下平定中原…衣冠束发这是旧制啊!……于是多尔衮就采纳了这个建议,下发了仅限十日的剃发令!”征北大将军judy:你他娘……!?%…(骂的非常脏!)大宋某官员:汝何不上天……%?…大唐某风流才子:作为文人,简直羞与为伍!……?%!…“但这剃发易服的过程是非常惨烈的,因为当时的汉人大部分都是被强迫剃发的,这让汉人的各个阶层都非常讨厌这个孙之獬,所以也就发生了不少的起义。”“不过这孙之獬后来也遭到了报应,在回乡路上,碰巧遇到了反清的农民起义军。””又被他们知道了是这个大汉奸干的好事,于是什么臭鸡蛋、烂菜叶、酷刑都给他用一遍,最后也是非常的惨。”“只是他没有想到,在他死后清朝在汉臣的运作下最后也没有给他任何旌表和抚恤,也不知道他折腾这么久,折腾个什么劲!”大宋某世家子弟:呼~爽了!谁叫他得罪一大票人!大明某吃瓜群众:大汉奸!大唐某纨绔子弟: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干!!?听到这里,明朝的百姓都恨得不行!这发型丑的不行,还被迫去剃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如何能剃成这副样子。还有孙之獬,作为一个汉臣怎么跪得这么容易,难道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和汉人一块作对吗!?文人该有的风骨是一点都没有!……直播间继续。林可叹道:“明朝晚期的文人确实很难以评价,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这其中仍有不少人选择殉节或者是坚持反清复明,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投靠清朝。”“咱们接下来讲的这位也是明朝文官,只是他不是对清朝谄媚,只不过他谄媚起来也是挺让人无语的。”“就在明万历时期,大太监魏忠贤大家也都知道,权倾一世,人称[九千岁],民间甚至有不知皇帝,只知九千岁的传闻。”“这种情况下朝堂上并不缺乏趋炎附势之辈,顾秉谦便是其中一位,但论谄媚程度,却也是个厚脸皮的。”“在魏忠贤刚掌权拉拢群臣的时候,这顾秉谦就收到信号去投靠他了。”“然而这顾秉谦的无耻程度还不止于此,为了保存官位去投靠阉党还能说得过去,但你也不能拉着自己的儿子,对魏忠贤表示:本来想让您当我老爹的,但我是糟老头子一个,还是更想让您当我儿子的好大爹!”“所以这么一个谄媚攀附阉党的人,在当时的文臣来看是十分无耻的,更别说还是给太监去当干儿子那种。”大宋某官员:此人行径真令人大为震惊,给人当儿子的想法都出现了! 大唐某纨绔少年:竟然这么离谱!大明朱八八:靠!…这货他娘的…呸…?!%…大汉某吃瓜群众:好可怕的想法!此人牛逼啊!能伸能屈的!!……在另一时空的朝堂之上,此时的气氛非常微妙。顾秉谦光是站在那儿就觉得难堪,甚至他都能感觉如芒在背的。那一道道讥讽和戏谑的目光令他无所适从,更不用说周围那些窃窃私语的交谈声。顾秉谦双手紧握成拳,心中不断呐喊:良禽择木而栖,他有什么错!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又有什么错!……直播间。林可又接着道:“咱们再举个唐朝的例子,这次出场的主角是宋之问。”“他在唐高宗时期进士及第,这一年他才19岁,称得上是文采斐然,前途光明。”“《新唐书》中称赞他的相貌,又长得高大挺拔,吟诗作赋不在话下,这样的天赋和开局给谁都是一副好牌。”“在当时,李治驾崩后不久,武则天就上位了,她有两个比较宠爱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所以这宋之问就想到他们俩了,据《新唐书》记载是给张易之奉溺器,通俗点来讲就是端尿壶。”“当然啦,攀附张氏兄弟的也不止他一个,就是没想到文人也会这般,还以为他们会对张易之这样的男宠嗤之以鼻。”大宋某世家子弟:啥玩意!??大明某吃瓜群众:我竟无言以对…大汉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