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报上的消息,看得杨广大跌眼镜。?~/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
他对李渊的情况也算是了解,知道李渊有个傻儿子名为李元霸。可杨广完全没想到,李元霸竟然拥有如此实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帮助杨林守住潼关,击溃反贼。按照杨林战报上的描述,那时候潼关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自己都已经做好了沙场捐躯的准备。如果没有李元霸出手,恐怕潼关已经丢失,反贼早已长驱直入杀到关中。那时候,杨广也将束手无策,他根本改变不了任何东西。如果宇文成都还在他身边,或许杨广不会如此狼狈,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现在的宇文成都已经沦为阶下囚,甚至早就死在单进手中。看完这份战报之后,杨广的心情极为复杂,他吐出一口浊气,沉默良久,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他无比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及时下令,抽调边军前来支援,如果李渊父子不在潼关,他现在也不知是何等境地。不得不说,李元霸的强大,给了杨广一个惊喜,也让他如释重负。可是等他反应过来,表情再度变得凝重,现在的局势,并没有杨广想象中乐观。就算暂时挡住了关东反贼的进攻,朝廷的局面,也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那么的被动。潼关和散关两处要地,同时面对反贼的进攻,甚至于如今的江淮一带,也遭受岭南反贼攻势,朝廷根本无力应对。现在的大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杨广别无他法。如今朝廷的主力部队,都聚集在关中之地,对抗反贼进攻。大兴城是大隋的都城,杨广可以离开,但大兴城却在关中无法迁移。若是让反贼攻入关中,就算杨广还活着,大隋恐怕也没有重振旗鼓的希望了。在这短短时间,杨广脑海中涌现出万千思绪。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原本强盛的大隋,会突然变成这般模样?不管他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结局,有些事已经成为定局。也不知沉默多久,杨广最终下达命令,让人召集朝中群臣到皇宫议事。该做的准备,他都已经做了,那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才能击败敌军,扭转局势,才能让大隋恢复往日的强盛。就算杨广从未改变自己的目标,但现实如此残酷,他的想法似乎只是痴心妄想。很快,朝中群臣得知消息,便是纷纷赶来皇宫。·x!j?w/x`s.w!./c\o.m`这些大臣也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但他们也能预料到,现在的情况肯定不容乐观。大隋腹背受敌,处境何其艰难?尤其是那个单进,在散关之外大显神威,一举击溃朝廷数十万大军,更是将裴仁基等数位猛将拿下。让原本就被动的朝廷,现在更加艰难。杨广看着在场群臣,面露思索之色,他沉吟片刻说道:“诸位爱卿,方才皇叔从潼关传来消息,反贼在得知潼关兵马调离之后,便是立刻展开猛攻,潼关几乎就要陷落。也正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李渊之子李元霸,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竟然助皇叔击退了反贼,这其实是个好消息。但诸位爱卿应该也知道,现在潼关之中兵马不多,就算能够暂时稳住,又能拖延多久呢?不知诸位有何良策?”群臣听得杨广之言,也是面面相觑。他们能够感受到潼关所面临的危险,在杨广调走二十万大军之后,潼关之中恐怕只剩下十多万兵马。可这些人,却要面对城外的百万之众,这样的差距,着实令人心生惶恐。但是对于在场群臣来说,他们同样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散关之外的单进,给朝廷的威胁更大。他们只能抽调兵马,前往散关与单进对峙。如此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总要付出些代价。从杨广口中得到确切的答案之后,在场群臣皆是松了口气。他们还真有些担心,要是反贼一举突破潼关,杀入关中之地,那就麻烦了,在场众人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可是杨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现在的局势,对他们来说并不好,反贼一方始终占据着优势,而朝廷却那么被动。有大臣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如此紧要关头,可以传令边境,再从中抽调部分兵马,让他们前来关中支援。如今我大隋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要是无法挡住反贼攻势,恐怕大隋基业将毁于一旦。这种时候,留下兵马防守边境,亦是无济于事,倒不如到此迎战反贼。”听得这名大臣之言,杨广稍显犹豫。但他很快下定决心,因为他知道,这名大臣说的没错,如今大隋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