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安没动手写小说。
但是闲下来的时间,抄了一首诗。
虽然诗对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几行文字。
可对文学青年可是精神食粮。
倘若几篇短短的文字,能够触动一个人的内心。
那凝聚起来的粉丝量都是铁杆的。
李平安想起重生前,自己那个抽风的二弟,有一段时间,十分的忧郁,背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李平安境界还没那么高,只是随便想起了他那个年代,一首人人都会背的朦胧诗。
他在李主任一脸错愕的表情中,离开座位,走到了他的面前。
这首诗本来是给徐西知准备的,他故意在全诗中最无关紧要的地方改了一个字。
要是不见什么人物,本来准备老老实实让徐西知修改一下。
卖一个人情出去。
这个地方只要有一些文学基础的人,都会觉得改成别的词汇好。
李修文带着怀疑的目光接过李平安递过来的稿纸。
心里暂时平静了一些。
其他人没那么的多感受,他们只想知道,李平安写了什么。
徐西知则更是如此。
但他也能理解。
眼看局势就有些难绷,李平安的处理方法也还行。
最起码给了人下去的台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李修文拿着稿纸,看到第一句就情不自禁的读了起来。
这首诗名叫《回答》,朦胧诗的代表之作。也可以说是朦胧诗开山之作。这首诗李平安不打算发表,只是准备送给其中一人。
因为发表也没什么钱拿。
那个年代的写诗,估计就是做慈善。
要是想出诗集,估计还得自费。
而且这首诗虽然很好,很有气魄,但是思想内容有些批判性。
李平安也害怕太多看人到,以后会影响自己的生意。
在场的众人听着李修文雄浑的嗓音朗诵。
有两三个人,不禁流下了眼泪。
他们虽然现在有些人是教授主任,但是也是刚刚回来不久。
他们太懂这个时代了。
这首诗写的就是他们。
这首诗触动了他们的灵魂。
尤其是开篇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完全将他们的这些的心境表达了出来。
李平安自然不懂,他一直在家里躺平。
但这不妨碍他觉得这是首好诗。因为这可以代入到任何的情境中。
如果说这突然被聚在一起的六七个人是因为好奇写出《伤痕》的小作家长什么样。
但现在这些眼角挂着泪的中年人,把李平安当成了一个敢于为时代发声的伟大作家。
不管是《伤痕》,还是这个这首只有这七八个人的听到的诗歌《回答》,都在描述这个时代的痛处。
李平安对社会的理解,对人性的参悟,那一份少年英气的勇敢都超过了他们。
不过在赞叹这首好诗的同时。
李修文面色慢慢的严肃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诗词里有一项明显的错误,反而关心起李平安的安危来。“平安,老师理解你了,明白你为什么要学习经济,而不是中文了,你也害怕遭到伤痕啊,群众中总有不怀好意的人,会拿着你写的东西攻击你,你是想给自己找个退路。”
李平安抽了一口冷气。
不愧是文学系的主任,想象力确实强。
李平安完全没想过自己写点字,读者会给自己真的寄刀片,因为这都是经过时代验证,允许发表的。
不过顺坡下驴,李平安露出哀愁的眼神,默默的点了点头。
李修文将稿纸折叠好,放进了自己的兜里,他走上前,拍了拍李平安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平安,你是个有才华的人,老师希望以后看到你伟大的作品,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这首诗歌还不能面世,老师想保护你,替你保存着。”
虽然李修文在现场读了一遍,但是任由这群中年人记忆再好,也不可能一遍就背下来。
发不发表的另说,但是他们也想过过瘾,这诗听一遍怎么行,没那味啊。
还是徐西知先开口。“老李,你这就不对了,我看这诗,没什么问题,我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