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多少利,能够赚多少的差价。
全部算下来,她觉得自己加上之前的能拿一百块。
李平安最后加上买材料的钱,决定把单价提高,放到五块的价位上。把这个东西营造成奢侈品。这样除去所有的成本,他大概有两百块的收入。
这两百块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测试一下市场的反应。
如果卖的好的话,就开始正规的批量化生产。
不过他并是就这样放任东西看天命去卖。
他决定做一件这个时代没有事情,小小的营销一把。
在李平安和刘春霞达成协议的时候,王剑军并不在。
这个只是他的一个小板块。要不是现在申城还没有开始对商品房和祖宅房进行建造。
李平安甚至都想想个办法搞一个工厂。
现在便利店的收入,也逐渐趋于平稳化。一个月的收入盈利在一百块左右。
平均学校里学生月消费在商店是两毛左右。
这份钱他按照无五三比二的比例来进行简单的分配。
虽然城中现在房子也很短缺,商品房基本没有。
更没有任何的私人经营。
唯一算是私人经营的就是,摆地摊买菜和走街串巷的货郎了。
他想要在城中开个铺子,即使是个小的铺子也行,最起码先走出去。
将刘春霞送走后。
李平安和陈小萌交代了一些事情。
然后出了回到宿舍拿上了自己的稿子往徐西知家里走去。
按照现在的进度,虽然改革还没开始,但是已经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偷偷摸摸的进行自主改革了。
这些改革要是没有相应负责人的许可,李平安是不信的。
这就是某些领导的魄力。先吃螃蟹的人才能占住更多的市场份额。
李平安也想在改革开始后,率先第一步踏出一个脚印,让别人走在他的后面。
李平安现在能做的,就是给自己再造一下势,让自己在一些沉寂了一年后,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而自从媒体出来后,此刻适合舆论和造势的媒介,非报纸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