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李平安伸头去看放在桌子上的稿纸。
按理说他没有拿错啊,而且内容也不至于那么的先锋。
“要等一短时间,月底吧,月底之后我们再说。”徐西知向李平安解释着。
李平安摇了摇头。他又不是单单的就靠着稿费活,他还想利用自己的这篇稿子,为自己赚一点点的名声。
“稿子能不能这个月的20号发。”李平安要求道。
“20号有些太赶了,如果是明年发的会,可能比较合时宜。”
李平安是算好的,稿子发表,给自己造势,然后顺势买自己的玩偶,这样才能提升销量。
要是明年发,他等不及,这和他的计划有冲突。
“徐大哥,我觉得社会舆论没有那么严重,等十八号的大会结束,相关的文献出来,社会就会进入欣欣向荣的阶段。”李平安发表像是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纲领出来一样。
徐西知带着疑惑的眼光看向李平安。如果说李平安写作具有前瞻性,那只能说他对社会看的通透。
但是未来的走向虽然有趋势,但是还没有确定,一切都有变数,所以他都不敢打包票,李平安怎么可能猜的到。
徐西知背着手,走到了桌子前,拿起了桌子上的烟。给自己点了一根,他敲着桌子思考着利与弊。
李平安看他为难。“徐大哥,最近我看了几家其他的报刊平台,如果您害怕的话,我就到别处试一试。”
徐西知听着李平安的话被烟呛了一口,咳嗽了几声,然后在烟雾中看着李平安,露出了笑容。“你在我面前还玩花花肠子,我这都是对你好,你这篇内容,讽刺的意味太强了,我害怕有人针对你,到时候如果没有开放,那这篇小说即使我想发,也发不出来,不如到明年稳定下来之后再说。”
“试试吧,有问题我自己承担,我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李平安表情坚定。
如果他记得没错在明年的3月份,申城的第一家私人餐馆就会出来,以后私人经营就会像雨后的春笋般冒出来,他不能随着大流走,哪样双方就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他要先别人一步,这样成功的把握才会更高。
这个时代不缺乏真正的时代浪潮儿,太多有勇气的人抓住了那一丝的机遇,以后成为主导社会经济的人。
李平安十分确定再向徐西知确定了一下,希望他能尽量争取一下。李平安提前来找他,就是为了给他一些缓冲的时间。
徐西知看着李平安的模样,最终低了头。他面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很多地方做事都没有章法,但是有一股子的执拗劲。
他知道拗不过他。
徐西知回到桌子旁将李平安的稿子收会抽屉里。
然后从书架上拿下来一份报纸。
报纸是昨天的。
他将报纸递给李平安笑着说道:“本来还不知道,这件事要不要让你知道,你平时不怎么报,想着眼不见心不烦,就不打算告诉你,现在让你看看也无妨。”
李平安有些好奇,将报纸拿在了手中。
徐西知向他指了一下这个报纸的右下角的地方。
哪里有一篇署名为刘平的报道。
李平安快速的略读了一下。
文章的内容大致是《伤痕》作家李平安,已经才思枯竭,而且作品经过时代的验证,不过是无病呻吟。然后又针对用词造句之类的问题进行了一通的批评。然后将这篇作品对比了一下比较成熟的来着伤痕类型的作品。
这是刘平作为一个批评家的职责。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在报纸上发生。
就连周作家也曾在报纸上和人骂过架。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不管你写的好坏,总有人不喜欢。
对于李平安来说,他对作品的审视就是销量和名气。再深就是作品本事的意识形态。
其他的他不在乎,作者是谁,主角做了什么事情,他不在乎。
但是刘平这个批评家似乎很喜欢探讨作者的私人生活。
李平安觉得这人脑子有泡。
他将报纸递还给徐西知,什么话都没说。
也懒得说,他就没想和这样的人做计较,难道自己也要写文章在报纸上回怼。
这样爽吗,李平安不觉得爽,只觉得别人看了自己的热闹。
不理会,让舆论自己发酵,任何交给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