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里说“六腑不和则留为痈”,人的内在情绪会导致六腑不和,痈是疮的一种,皆属于壅滞产生的疾病。
朱标内心的郁闷无处排解,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感染病菌,得了背疮,经过太医的全力救治,病情虽有好转,但医者只能治表面的脓疮,治不了心里的憋屈。
一年后朱标奉命巡抚陕西,舟车劳顿,回京后便一病不起,可能是背疮并未根除,导致抵抗力弱,出巡在外感染风寒,再次引发病毒性感染,最终不治去世。
三:因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死。
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的《明书》以及明朝何乔远的《名山藏》记载,朱标早逝似乎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了争吵,导致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亡。
朱元璋和朱标在治国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朱元璋杀伐果断,而朱标主张宽仁治国,两人矛盾不断。
马皇后在世时还能从中调解,马皇后去世后,父子关系更加紧张,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朱标的身心受到极大影响。
陆煊查看了这三个观点,觉得风寒的可能性很大。
在古代,风寒是能带走一个健壮男儿的命的。
“或者我可以带朱标前往医院检查一下,但...”
陆煊觉得现代医学完全可以治愈古代的疾病,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来了,朱标是古人,没有身份证。
现代医院,没有身份证,挂号都难,更何况检查了。
“但即使朱标的病治好,他也未必能活过朱元璋,朱元璋我记得活了七十多岁吧,如果朱标依旧死在朱元璋前面,那么历史上的事情依旧会发生。”
“也就是,朱标依旧无法继承帝位。”
“问问朱标的想法,他是否愿意让朱棣一脉延续大明王朝,如果他愿意的话,那就和我没关系了,我也不掺和明朝的事情了。”
“如果朱标不愿意的话,那就不如用老办法...造反!很多营销号不都说,如果朱标造反,朱元璋会乐呵呵的将朱标迎到皇位上来么,我倒想看看,是否会真的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