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消息,李泰已经令大量学士,尝试编撰史书。”
李承乾行了个礼道。
这也是他刚刚得知不久的消息。
那一夜,父皇单独召见他,准备奖赏他大量金玉,以做提出府兵制度改革方案的赏赐,而他则换成了提拔大量太子府的属官。
刚刚提拔没有多久,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他得到幕僚的确切消息,李泰已经令魏王府这些年来招揽的诸多学士,编纂史书。
若在以往,他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得知这些消息。
很明显,因府兵制度改革方案,魏王府提出的远远不如太子府后,魏王决定在其他方面压太子一头。
而这四朝史书,就是魏王李泰的下一步打压太子府的方法。
“哦,这件事情啊,编撰成功了。”
“你要是想要的话,我可以给你买一套。”
贞观十年,唐太宗李世民确实令人编撰史书。
《隋书》共八十五卷,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人编纂。
令狐德棻等人撰《周书》。
李延寿撰《北史》、《南史》。
“真的假的?”李承乾闻言脸色一喜。
果然,任何困难到了陆师这里,都变得那么简单了。
听听,多豪横啊。
直接买一套!!
在大唐,这种史书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耗费人力物力编撰,若是能买的话,那么多大臣,谁会辛辛苦苦的翻阅诸多古籍编撰?
“给我来一套!”
李承乾双眼放光,毫不客气。
手都忍不住搓了搓。
陆煊脑海中出现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词。
李承乾(苍蝇搓手)。
“《隋书》、《南史》、《北史》,这三种书都流传了下来,是可以买到的。”
“但令狐德棻撰写的《周书》,现在只剩下了残本。”
陆煊道。
令狐德棻编撰的《周书》,是纪传体的北周史,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总共五十卷。
词书取材于西魏史官柳虬的史书和隋牛弘的《周史》,刘知几评为“不能别求他述,用广异文”,叙事考订极为草率。
但很可惜的是,原书至北宋初已残缺,今本多取《北史》补入,又多窜乱,已非原来面目。
也不知道,李承乾带会大唐,能不能用。
不过其他三史,倒是完整的流传了下来。
李承乾闻言不由得有些失望,可惜啊,他记得历史朝代顺序,唐之后为宋、宋之后为元、元之后为明。
《周书》宋朝初期就残缺不全了,他还想着或许能从朱标那里,让朱标从明朝那里搞一套呢。
可惜,可惜!
不过也没关系,哪怕只是残本,也有着很大作用,毕竟这是成书之后的残本。
“残本也行,来一套来一套!”李承乾丝毫不嫌弃。
陆煊有些无语,随即立刻下单,他居住的地方虽然偏远了一些,但天府市无疑也属于一线城市了,大型书店也有很多,他下了个跑腿服务。
“对了,你要这些史书做什么?”陆煊好奇的问道。
李承乾这次没有请教继续和李泰斗法的计划,而是要起了史书。
这个家伙,自己产生了什么主意?
“是这样的,父皇下令魏征等人撰写史书,目前魏王府那边已经令大量学士开始编写了。”
“魏王从小就喜欢文学,所以这些年来他招揽了不少学士,这些学士很快就能编撰出一套差不多的史书,如果魏王府那边编撰成功了,而我这边什么都没有做的话,岂不是会被魏王压一头?”
“所以我才来求这些史书,到时候我拿出的史书比李泰府中的更好,更全面,最后魏王府反而会被我太子府压一头。”
李承乾将事情原委说了个清楚。
陆煊沉思。
仿佛有坏水在肚子里汹涌。
想了想,陆煊忍不住一笑。
看样子似乎就感觉没憋什么好屁!
扶苏在旁见陆煊似笑非笑,脸不由得抖了抖,陆师这一笑,真像奸臣啊,怎么感觉比赵高还赵高呢?
刘据心中也不由得打鼓,估计陆师要给承乾老弟出一个很‘下流’的主意了。
“你就准备这么做?我怎么感觉干干巴巴的呢?”陆煊看了李承乾一眼道。
“嗯?干干巴巴?”李承乾愣了愣,干巴吗?他觉得挺丝滑的啊,后世的史书就是那些大臣辛辛苦苦撰写出来的,肯定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