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 第80章 武曌!日月当空,则天大圣!

第80章 武曌!日月当空,则天大圣!

七部乐,分别为:《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增《康国伎》、《疏勒伎》成九部乐,并将《清商伎》列为首部,改《国伎》为《西凉伎》。”

“父皇曾言,希望大唐不再延续隋朝舞乐,但在儿臣看来,隋朝初期与我贞观年间相同,诸国来朝,其所制造的九部乐舞,更能代表昭昭大唐,万邦臣服之景,所以儿臣认为不该取消隋朝时期的九部乐,而是在其基础上,增加和修改,更能体现出我大唐如隋朝初期般,万邦臣服,而又能体现出我大唐远远胜于隋朝!”

这一席话说完,太子李承乾扫了身旁的魏王李泰一眼。

陆师教给他了一个词。

格局!

魏王李泰所制的乐舞,仅仅包含大唐境内的四十州。

而他太子府所制的乐舞,在前隋的基础上增加修改,依旧海纳百川,吸收诸国小国乐舞的特色!

你魏王想的只是一隅之地,而我想的却是臣服大唐的所有诸国小邦!

首先这个思想境界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其次两人的格局也远远不同!!

“太子的想法,倒是与朕心中所想,如出一辙。”

为何已经到贞观十年了,大唐舞乐还未编排而成?

就是因为,隋朝定下的舞乐其实已经很完美了。

而他想在这种完美的基础上,更能体现出唐朝如隋朝般加威海内,而且还远远比隋朝更强盛。

这无疑是个难题。

若是说,将瑕疵的物品修补完美,并不是很难,但如果想让一件完美的器物更加完美,那就很难很难了。

因此,大唐新的舞乐迟迟未曾制造编排出来,没想到太子心中的想法与他相同。

他记得很清楚。

隋炀帝大业五年六月十一日,隋炀帝西巡至张掖。

六月二十一日隋炀帝在张掖举行盛会,“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其蛮夷陪列者,二十余国。”

隋炀帝驾临观风行殿,大规模陈列文物,演奏九部乐,安排鱼龙曼延,在殿上宴请高昌王和吐屯设,以此来特别恩宠他们,那些陪同列席的蛮夷之人,来自二十多个国家。

昔日的隋炀帝豪情万丈,认为诸国匍匐,皆为隋之属国,隋朝乐舞应该容纳诸国歌舞乐曲特色,以示恩宠,因此隋炀帝在七部乐之上扩设《九部乐》。

现如今,昭昭大唐,巍巍河山,贞观朝已经不亚于隋文帝时期的开皇朝了,更何况隋炀帝时期的大业朝,他大唐的新乐舞,自然也要容纳诸国特色,并且比隋炀帝的九部乐,隋文帝的七部乐,更强!

“太子,你是如何修改、增加乐舞的。”

唐太宗李世民询问道。

闻言,太子李承乾正色道:

“隋朝大业年间的九部乐,分别汉族正统音乐‘清乐’;汉乐和龟兹乐混合之而成的‘西凉乐’,西域区域的‘龟兹乐’,天竺地区的‘天竺乐’,康国区域的‘康国乐’,疏勒区域的‘疏勒乐,’安国区域的‘安国乐’,高丽区域的‘高丽乐’,以及南朝乐府的‘礼毕曲’。”

“儿臣在九部乐的基础上,取消南朝乐府所创的礼毕曲,增加高昌乐、燕乐设立十部乐。”

李承乾说完这些,唐太宗李世民良久后,感叹道:

“好,大唐新舞乐,就定为这十部乐。”

李承乾没有说出,从九部乐更改为十部乐的好处。

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取消礼毕曲,增加高昌乐和燕乐两种乐舞而已,很简单。

实际上,他身为帝王,清楚其中代表着什么。

从九部乐更改为十部乐,新容纳了高昌地区的乐舞,这无疑代表着大唐强盛,向各国彰显本国国之强,毕竟若高昌国不臣服于大唐,大唐为何要增加高昌乐?

而高昌区域,小国众多,高昌的臣服,就代表着周围上百个小型国家尽皆臣服。

这完全可以彰显出,大唐是周围最强大的帝国,通过丰富和完善宫廷乐舞体系,来让周围诸国知晓,如今大唐是何等繁荣昌盛,加威海内。

定下十部曲,其实暗中也象征性的使乐舞的规模更加宏大、体系更加完备,能够让国内外的人士直观地感受到唐朝的强大实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

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增加乐部数量是对这一盛世景象的一种艺术化体现。

同时还可以加强民族融合,贞观朝实行的是比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