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治为帝时,封武曌为昭仪。”
“父子二人,共用...”
太子李承乾没有继续说下去,大唐文化开放,甚至对于男女之事也格外开放,但父皇和李治是父子关系啊,又先后为帝,哪怕武曌此女再美,也该多少顾忌一下朝堂上和民间的影响吧?
而且,李治这个皇帝是怎么当的?
武曌为天后,其与李治共称为‘二圣’?
真是旷古未曾有之!
“李治即位之初,由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共同辅政,李治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使得“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直到这里,李治都可以称之为贤君。”
“不过...”
陆煊话锋一转,继续道:
“永徽六年,李治宠爱武曌,随即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曌为后,显庆二年建都洛阳,称‘东都’,采取移都就食的措施解决粮食问题。”
“从这个时候开始,辅政大臣相继去世,李治独断专行,拒谏饰非,‘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致使忠良胁肩、奸佞得志,史称‘前贤而后愚废’;同时大兴土木,劳役繁重,使得‘万姓厌役,呼嗟满道’,‘天下莫不失望’。”
其实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后期是有些昏庸的。
当然,这也离不开其天生身体虚弱的原因。
身体差,无能于政事,所有的雄心壮志在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情况下,都是一场空而已。
任何人,都会堕落。
身残志坚,往往是极少数,李承乾天生跛脚,不也渐渐堕落了么?
“由于李治从小就身体虚弱,其继位后,常头晕目眩,难以理政,便让武皇后参政。”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武曌的能力,也让她培养了大量属于自己的政治力量和朝堂班底,随着李治驾崩,武曌已经掌握了整个朝堂的全部力量,废立皇帝,全凭己心。”
陆煊给李承乾解答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其实武则天和吕雉很像。
拥有权利的女人无疑是可怕的,如吕雉般,武则天也没少杀自己的儿子。
李承乾了解完武曌的情况后,沉默良久。
一切都是有因果的。
这一切的因,从武德年间就开始了。
甚至可以说,因玄武门之变,已经影响了后世的大唐历史走向。
因玄武门之变,让魏王李泰知晓夺嫡有机会继承皇位,因魏王产生了夺嫡之心,最后便宜了李治,也是因为李治继位,其身体虚弱,导致后来这个武曌掌握大权。
后面的事情,陆师没有说,但他已经想到了。
无非和历史上的权臣一样,大肆提拔属于自己的力量,然后清除反对势力。
“最后,大唐姓武了?”李承乾不禁问道。
“没有,后来发生了一场政变,一群老臣拥立当时的太子李显,复辟唐朝。”
陆煊道,提到神龙政变,陆煊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玄武门继承法,似乎还真的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在大唐延续了好几次。
玄武门之变、魏王与太子夺嫡。
神龙政变推翻武则天,唐隆政变李隆基拥立其父李旦继位。
还有先天之变,唐玄宗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登基继位。
闹了政变窝子了!
陆煊这边胡思乱想着,李承乾则稍微松了一口气,既然李唐宗室复辟,那就是好事,起码没有被别人夺取江山。
随即,他想了想,决定除掉武曌。
虽说他在陆师的帮助下,未来极大概率继承皇位,但总觉得这个女人不是好东西,即使对方现在只有十三岁。
先杀掉算了!
“陆师,我该如何除掉武曌?”李承乾露出杀意来,他不管什么男人女人,容貌如何,既然未来对大唐有威胁,斩尽杀绝再说!
陆煊看了看李承乾,心中忽然浮现出一个词。
杀妹证道?
“总感觉不好杀,武曌之父武士彟是大唐开国元勋,根据史料,这武士彟自跟随唐高祖李渊晋阳起兵,直至官途中去世,从未犯下任何错误。”
“这就抓不到任何把柄,杀掉武曌!”
“而且,武士彟是在得知太上皇李渊驾崩后,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的,这种人你杀了他的女儿,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魏王府的人抓住机会,绝对能够一举搞死你!这绝对是足以让你覆灭的致命错误,刘据那边的巫蛊之祸,也就是因为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犯下致命错误,被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