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呢?
长安城内,鲜艳的皇家旌旗随着风飘扬,旌旗绣着龙、凤等象征皇家威严的图案,五彩斑斓,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
乐队奏响乐曲,鼓声震天,号角嘹亮。
御车内,太子刘据听到震天的号角声,想起了陆师所说的一件事情。
父皇汉武帝到了晚年,已经有些昏庸了。
并且迷信神仙,热衷封禅和郊祀,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多次卖官鬻爵,又重用宦官。
其他事情不说,单是这个‘挥霍无度’,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此行仅仅是巡视而已,皇家确实需要威严排场,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这简直就是在民脂民膏!
“确实昏庸。”太子刘据心中自语。
随着车马队伍离开长安城,等巡视队伍抵达河东时,河东的官员们早已在城门口等候多时,他们身着官服,排列整齐,向汉武帝行跪拜之礼。
接着就是祭祀仪式,这也是很久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汉武帝壮年时也曾巡视各地,但从未搞过祭祀仪式,而到了现在,无论到哪里巡视,到达之后必须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
说的好听点,在祭拜皇天后土。
说的难听点,汉武帝已经渐渐执迷于鬼神之说了。
祭祀现场,各种祭品和礼器摆放整齐,太子刘据也跟随着祭祀官员们身着特定的服饰,按照严格的仪式流程进行祭祀,汉武帝则站在高处,亲自参与祭祀,祈求神灵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等到祭祀仪式结束后,汉武帝在官员的陪同下,对河东的政务、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视察,听取官员们的汇报,而在这个过程中,太子刘据虽然跟随在汉武帝身旁,但汉武帝并未询问过刘据任何意见。
刘据渐渐的,感觉到不对劲了,允许他陪同巡视河东,他这个太子也能借助这次机会,了解学习一些治理国家、治理地方的经验。
但怎么感觉父皇,什么都不愿意教给自己呢?
来的路上,没有让自己同坐一车,到了河东,也未曾让他参与到巡视、审查之事中。
父皇,依旧不喜自己,认为他不类父?
这已经浮现出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了,父皇既然没有在他身为太子的过程中传授他执政经验,就已经证明未来父皇并不愿意将皇位传给他,那么父皇心中废立太子的念头,依旧坚定不移的保持着!
好你个老东西!
刘据心头发冷,他和李承乾产生了一样的感觉,若不造反的话,必与皇位无缘!
等到巡视河东结束,队伍返程回到长安后。
终于,刘据等到了张安世之事。
汉武帝忽然发现,此行前往河东所带的三箱书不见了,这三箱书是他平日里研读的,因此务必要寻找回来。
因此,汉武帝下诏,寻找这三箱书。
并且,是在朝会上宣布的。
朝会上,太子刘据并没有立刻举荐张安世,而是此时心中思绪涌动。
这种事情,父皇拿到朝会上来说?
明明只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是私事了,朝会是什么地方?处理朝堂政事和各个地方上的大事之地,岂是皇帝下诏处理私事之地?
父皇把这件事情拿到朝堂上,说句大不敬的话,不成体统!
昏,确实昏!
自从他在陆师那里知晓,父皇晚年昏庸后,以往很多自己没有注意的地方,现在都能及时发现,仔细观察的话,确实会发现父皇现在所做的各种事情,确实略显昏庸。
不过现在的主要之事,还是拉拢张安世,看起来父皇现在有些昏了,但也不是自己所能抗衡的,自己也不能谏言,那样势必会惹得父皇不满。
“父皇,儿臣听闻,尚书台尚书张安世,素有博学之称,并博览群书,有过目不忘之能。”
“儿臣举荐张安世,其或许能记住丢失书籍的内容。”
朝会上,太子刘据出列道,汉武帝闻言露出意外之色。
尚书台,有此能人么?
他怎么不知晓?
“张安世,可在?”
尚书台尚书,也是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张安世立刻出列道:
“陛下,臣为尚书台尚书,并陪同陛下巡视河东,对于各书有管理责任。”
“所丢失的三箱子书中,有《天回医简》,《尚书》,《淮南子》......”
“其中,《淮南子》丢失的部分有:《原道训》、《俶真训》、《天文训》....”
张安世如历史上所记载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