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减少一些,总是好的。
“陆师说的有道理,仔细一想,虽然很有可能父皇会拒绝,但起码在这段时间中,能减少一些民怨。”
扶苏清楚一个道理,虽然看起来这件事情,仅仅只能减轻一些民怨,但这也代表着,未来反抗秦朝的百姓能少一些。
慢慢的积累起来,总是好事。
大概的事情也处理完毕了,至于赵高那里,陆煊这边也查了查,最近赵高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暂时搁置一旁,扶苏接下来的重心是这两座工程,以及招揽任用西汉开国功臣集体。
这两件事情做好了,比对付一个赵高容易多了。
毕竟,慢慢的,现在扶苏的思想也转变很多了,他在想,若是自己这段时间可以想出一道办法来,能让秦始皇取消焚书,事情将会更加简单。
若没有了焚书事件,以扶苏的性格也不会进行谏言,秦始皇也不会让扶苏前往边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无论是谋划也好,提升力量也好,都简单很多,只需要对付赵高一个人,就足够了。
扶苏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离开。
汉,征和二年。
这一年,刚刚年初,汉武帝就下令更换年号,改‘太始’为‘征和’,即征和元年。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并非是最喜欢改年号的帝王,其在位五十四年,也仅仅改了十一个年号而已,在历史帝王中,仅仅排名第三。
前两个,都出自于唐朝。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三年,用了十四个年号,平均每两年多换一个新年号,比汉武帝更为频繁。
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里,差不多每年都换年号,她才是更改年号较为频繁的帝王。
各位帝王频繁改年号的原因,其实大致上都是出于政治、宗教、祥瑞等多方面的考虑。
例如,获得“麒麟”等祥瑞、进行重大的政治变革或宗教活动时,他可能会通过改年号来表示新的开始或纪念。
不过,在明清以前,国家有重大政治变化、出现祥瑞、皇帝改革或纪念重大事件等,皇帝改年号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新的一年、新的年号,万象更新,朝气蓬勃。
而此时朝堂上,正在发生一件大事。
“臣有本奏,赵王刘彭祖,触犯国法,派使者到属县去替商人会集征税,收入比国家的租税还多,以此来贪污军税,还请陛下明察!”
“臣察,赵王刘彭祖,忤逆谋法,以各种疑难之事,斜坡赵国属官,以此让赵国两千石官员,不敢向朝廷汇报赵国触犯律法之事,请陛下明察!”
“禀陛下,赵王......”
今日的朝会,格外热闹,有部分资质、力量并不强的臣子,选择同一日,揭发赵王刘彭祖触犯法律之事,而最先揭发举报的,就是当朝太子,刘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