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 第115章 魏王李泰歌颂唐太宗李世民,儿臣赞同封禅!

第115章 魏王李泰歌颂唐太宗李世民,儿臣赞同封禅!

道:

“魏王,对于朕想封禅这件事情,又如何看?”

太子李承乾并未直接离开朝堂,皇帝让他退下的意思,就是让他回到原位站好即可,李承乾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对于封禅这种事情,哪怕没有自己上书,也会有很多大臣谏言的,只是那些老臣心中估计还在想着词呢。

这,也是一个留名青史的好机会啊!

皇帝、谏臣、封禅,可以说将这三者联合起来,史书上怎么也会记载一笔,谁不希望后世人记住自己的名字?

这就导致,目前贞观朝堂上存在着很多的谏臣,其中有一部大臣,拥有卓越的政治能力,但也有很多的大臣,完全就是为谏言所生的,他们可以说没有任何能力,就是等着皇帝犯错,好进行死谏,然后留名青史。

很快,就会有大臣出列的。

太子李承乾这边等待着,而魏王李泰早就已经得知今日朝会商议的内容了,所以他也早早准备好了一份上书。

歌颂、赞同皇帝封禅的上书。

随即,魏王李泰出列,恭声道:

“父皇,儿臣泰,恭请圣安,闻父皇有意封禅,儿臣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此举实乃圣明之决断,天下之幸事!”

此话一出,自然而然就和方才李承乾的谏言上书谏言的第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太宗李世民那紧皱的眉头,顿时舒展了许多。

终究,还是青雀懂他这个父亲的想法啊。

这,才是父子。

只听魏王李泰的声音继续响起。

“父皇以神武之姿,定鼎江山,四海升平,万民归心;自登基以来,文治武功,震古烁今;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兴修水利,广开言路,朝堂之上,贤臣如云,政令通达;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皆父皇仁德之彰显;对外,挥师四夷,破突厥,平吐谷浑,威服高句丽,边疆稳固,万国来朝!”

“如此丰功伟绩,岂可不昭告天地,上承天命,下安民心?”

“封禅泰山,乃古之圣王所为;父皇之德,远迈三皇,功高五帝;行此大典,正可彰显我大唐之昌盛,父皇之圣明;儿臣深信,此举必能激励万民,为我大唐之繁荣昌盛贡献力量;儿臣不才,愿为父皇之伟业共襄盛举;望父皇纳儿臣之谏,早定封禅之期,让天下臣民共沐圣恩,永享太平!儿臣李泰顿首。”

魏王李泰侃侃而言,然后行了一个大礼,这让唐太宗李世民心中的火气顿时全消,感觉如沐春风般。

瞧瞧!

青雀的话,说的多中听?

他之圣明贤德,远迈三皇,功高五帝!

这话多好听啊,这才是臣子对皇帝、儿子对父亲的话!

再看看太子李承乾!

满口话语,就没有一句中听的!

“魏王所言,甚合朕心。”

唐太宗李世民含着笑意,缓声道。

“既然如此,那便定下这封禅日期,已好...”

唐太宗李世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立刻有朝臣出来谏言!

谏言,谏封禅之事!

其实哪怕是打断普通人说话,都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更何况在朝堂上,公然打断皇帝的话了,甚至这可以说是在‘欺君’!

欺君之罪!

欺负的欺!

皇帝是天子,是万民之主,臣子居然敢打断皇帝的话,这还了得?

不过,还是那句话,贞观朝与历朝历代完全不同,这换做是其他皇帝必然震怒,甚至性格狠一些的,直接论罪也不是不可能,而唐太宗确实有圣君风范,哪怕有臣子打断他的话,他也从未动怒过。

“臣有言!封禅之事,虽可彰显陛下之功绩与天威,然当下并非最佳时机;国家虽四海升平,然仍有边患未除,民生之务亦需持续关注;待边境安稳,百姓更加富足,那时行封禅大典,方为万全之策。”

“陛下,吾皇圣德,天下皆知;然封禅大典,劳民伤财;如今虽国势强盛,每一分财用皆应善加利用,或用于水利建设,或兴办学堂以育人才;且封禅之行,路途遥远,安保之责重大,恐生意外;陛下当以稳重为念,慎重考虑封禅之事!”

“陛下之功绩,纵使不封禅,亦为千古圣君啊!何必执着于封禅之事?”

终于,一位位谏臣忍不住出来开口道了。

自然都是老熟人。

以魏征为首,王珪、马周、张玄素、虞世南、李大亮、刘洎、杜正伦、孙伏伽等等,十几位大臣出列!

这些人,都是重臣,而除了这些拥有一定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