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官员,对于四位皇子所掌管的封地内,各种事务并不熟悉,因此就不可能结党。
或者认为太子府的官员,没有将这四位皇子所掌管的封地放在心上。
无论这件事情是否有可能发生,只要有机会打消陛下的疑心,总归是好事。
“你倒是提醒了我,这件事情确实有些必要。”
太子李承乾闻言,微微点头。
手底下人才多,就是好,毕竟任何事情,自己和陆师都无法面面俱到,从未听说过独自一人有能力做出一番丰功伟业的,哪怕出身普通的汉高祖刘邦,也是一群兄弟共同打天下啊。
现在,手底下拥有大量人才的好处,已经能体现出来了。
“地方文献会记载了一些独特的地理现象、风俗文化等信息,民间传说则可以为一些地名的由来、古迹的背景提供解释;就从这两点,模糊四位皇弟所掌管封地的各种信息。”
李承乾道。
至于其他的,倒是没有需要删改和模糊的地方了。
和原本历史上魏王府撰写《括地志》的方法一样,李承乾也让太子府的属官们借鉴前人地理著作,比如《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的优点,确定《括地志》的编写体例。
依旧按照贞观十道的行政区划来编排内容,先介绍道,再分述各州,最后详细记载各县的情况;对于每个地区,都要包括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大约还需要多久时间,可以整理好?”
李承乾看向众人,他从后世陆煊那里得来的史书,虽然是楷书版本,但却是后世的排版,不适用于唐朝,并且还有一部分资料是错误的,以及缺少的,这些都需要整理汇总。
闻言,杜荷等人纷纷看向李安仁,经过这段时间在太子府担任属官,李安仁的能力也提升了许多,他随即道:
“殿下给出的《括地志》,其中诸多资料,显得比较杂乱,除了需要对大量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外,臣等还要去除一些明显错误或重复的信息,保留有价值的内容。”
“最大的问题是,其中有很多存在疑问的资料,要进行考证和辨析,确保准确性;有一些地名已经变迁,要通过查阅多种史料进行对比,确定其不同时期的具体位置和名称变化。”
“目前来看的话,至少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
李承乾沉思,半个月的时间,估计父皇心中的火气早就消了,以往发生大臣谏言,父皇震怒的情况,基本上也就是四五天的事情。
时间有些紧迫啊。
看来是赶不上了。
不过他也不能太过于心急,不能非要在父皇消气重新上朝的那一日,将《括地志》残卷上交上去,不整理汇总清楚的话,会产生一些麻烦。
比如,其中有部分太子府根本无权查阅的资料,却清楚的呈现在书中,这如何解释?
夺嫡之争,任何事情都要格外认真仔细,若是被人抓住一个小机会,就有可能万劫不复。
“辛苦诸位了。”
良久后,李承乾看向众人道,虽说无法在下一次朝会上,上交《括地志》,但最起码可以把南平公主和王敬直的事情提一下。
想了想,李承乾也没有参与属官们关于括地志的整理汇总工作,他对于文学、史学、地理,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只会添乱。
嗯...只能在旁边,用眼神默默地给杜荷等人支持和鼓励了。
太子府,忙碌了起来。
大量属官根据确定的体例和整理好的资料,开始整理《括地志》,这无疑是个很辛苦的活,不但要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简洁性和可读性,还要对于每个地区的描述,要做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
毕竟,这是要上交给皇帝观阅的,同时很有可能未来要成为一本流传于后世的著作。
因此,各个方面都要具体详细到一定的地步。
如,介绍一座山脉时,要详细介绍其地理位置、走向、高度、主要山峰等信息;介绍一个州县时,要说明其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进行对比,同时他们也分出来了一部分人,将汇总整理好的内容,再次审核与修订阶段,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准确,体例是否统一,文字是否通顺。
不过他们即使在忙,也没有魏王府那边的士子们忙,他们可没有这种已经成了纲列的《括地志》残卷参考,目前魏王府内的士子们,每天都在交流和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