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朱元璋也感到震撼的样子,朱标面露笑意,缓声道:
“目前所使用的大炮,多为用铜来铸造火炮,铜铸炮虽然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寿命也较长,但铜是铸币金属,中原总体缺铜,导致成本较高,且整体重量较重;而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完全可以锻造铁炮与铜铁复合型的新制火炮,并且我制造出一种名叫‘铁芯铜体’的设计。”
“铁芯铜体铸炮技术既能降低成本,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较高的性能,解决了纯铜炮成本高、纯铁炮易炸膛等问题。”
朱标为众多官员和父皇解释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好处,毕竟大炮威能强大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其制造成本,和能力提升。
不然的话,若是很难制造,那即使拥有再强的威能,也没有作用。
实际上,根据朱标对应明朝洪武年间、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年间这三个时间节点,他能很明显的发现,到了清朝,铸炮技术是得到了一部分发展的,清朝时期对材质的处理和工艺的把控更加成熟,所铸火炮的质量有所提升,但后期因管理和工艺等原因,自产大炮的炮身仍存在大量沙眼等问题。
不过,已经比明朝初期和明朝中后期,强很多了。
不知道为何,朱标总觉得陆师似乎对于清朝,没有太大好感的样子啊,陆师不是说,清朝时期火器技术相较于明朝中后期,提升的不大么?
也有其他的可能,后世的火器技术必然发展到了一个很强的地步,因此对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时期这段时间的发展,在陆师这个后世人眼中,只能算作是‘小发展’了,陆师认为提升不大,也有一定的道理。
随着朱标介绍完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各种信息,有一位大臣忽然提出了疑问。
焦玉。
一个很不出名的人物。
甚至,对于朱标来说,朝堂上的众多官员中,他对于此人都没有印象。
但也是因为他和陆师商议,改革发展明朝初期的火器原因,让他知晓了这个人。
焦玉,元朝末期跟随父皇起义的将领,不过其几乎没有参加过多少战役,由于其领军能力很普通,政事能力也很差,所以一直是个小官,也就是因为其是参与起义军的初始将领之一,所以目前能位列朝堂上。
不过,这个人虽然军事能力和政务能力很平庸,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火器天才,元至正十五年在和州,焦玉向父皇献所制火龙枪数十件,父皇令当时身为大将徐达试之,势若飞龙,洞透层革,父皇赞用此枪取天下如反掌,成功当封无敌大将军。
嗯...最后可能父皇将这件事情忘了,反正现在焦玉不是什么无敌大将军,倒是能用上无敌大将军炮。
后来,永乐十年,也就是原本历史上,老四朱棣的王朝,焦玉撰写《火龙神器阵法》、《火攻神器图说》、《火龙经》等军事火器著作,流传于世。
若是说当今明朝,谁对于火器最为了解,那么可能只有焦玉这个人了。
只见焦玉看向太子朱标,恭敬行礼,然后道:
“殿下,目前我朝火炮,大部分内膛呈喇叭型,炮管单薄,炮管长度与口径不匹配,这是如今火器的通病,外型上与元代“碗口铳”和宋朝“突火枪”类似;并且缺乏一些辅助射击的结构设计,射击精度和稳定性较差。”
“这新型大炮,可否解决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