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说没有的话,难道是陛下认错了?
伴君如伴虎,就是这种感觉,有时候的每句话需要深思熟虑,而在朝堂上面对这种难题时,很多老臣能够对答如流,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多年的官途生涯,已经练就了这样一身本领,而焦玉除了火器研究方面,其他能力很是平庸,自然没有得到锻炼的机会,所以如此回答也正常。
朱元璋看了焦玉一眼,随即缓声道:
“既然卿,对于火器有一定的了解,咱就兑换当初的承诺,封你为‘无敌大将军’!”
“正好,你就负责这‘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研制之事。”
身旁的朱标看着这一幕,心中觉得有些好笑。
没想到,会发生这种巧合。
历史上,明确有父皇许诺封焦玉为‘无敌大将军’这件事情,并且清朝历史上也确实制造出了‘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正好就发生了这种巧合,真是神奇。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各种信息,太子朱标都已经介绍完毕了,并且威能也得到了试验,接下来就是检验各项能力、问题。
稳定性、精准程度、操纵是否方便、装卸弹药是否麻烦、运输是否困难等等。
太子朱标立刻唤来部分已经熟练掌握大炮的士兵,虽然新型大炮刚刚制造完成,但各行各业确实都会出现一些‘天才’,很快军队中就有部分士兵展现出了一定对于操纵火器大炮的天赋。
由这些士兵,配合将军和大臣们,试验大炮的各种能力。
其中,依旧是焦玉,最为激动,他很久很久以前,就认为整个大明朝,只有他对于火器大炮最为了解,没想到太子对于火器的研究能力,远远超过他,太子真乃神人!
焦玉心情激动,立刻和士兵操纵着大炮。
“殿下必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才能对于火药的装填量和装填方式有了更好研究和改进啊,现在这大炮,不但提高了炮弹的初速度和射程,还增强了火炮的杀伤力。”
焦玉伸手轻轻的抚摸着面前的大炮,像抚摸美人般,满眼爱惜,这并不夸张,有时候特别重视、喜爱某一事物的人,会将其看待的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焦玉就是这种人。
“这炮车,也堪称完美。”
赞不绝口,各种惊叹之声传来,焦玉很清楚,目前明朝的火炮,机动性比较差,通常较为笨重,缺乏合适的炮车等配套设施,在战场上的转移和部署较为困难,限制了其在不同地形和作战场景中的应用。
而太子殿下所制造的这火炮炮车,很明显重视了火炮的机动性,这种专门的炮车,更方便火炮的运输和移动,能大大提高火炮在战场上的部署效率和作战灵活性。
“其实,我这段时间,也相继制造出了其他的大炮。”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太子朱标命令工匠制造了很多,随着众多大臣试验完毕后,朱标看向他的父皇朱元璋和大臣们,随即道。
众人不由得一惊。
能研究出一种新型大炮,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太子还制造出了其他几种?
太子对于火器的研究,到底是花了多大的心思?
不,若是单纯花心思的话,远远无法达到这种地步,或许太子天生就对于火器,有着特殊的‘天赋’。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是重型炮,炮身长八尺,炮重约四千五百斤,为铜体铁心;发射时可装约六斤炸药,射出去的铁弹重约十二斤,杀伤力极大,不过其也有缺点,因此我研造出了一些其他类型的大炮。”
朱标是计算过的。
后世资料中显示,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重三千八百斤。
嗯...后世三千八百斤,按照后世一斤约为明朝初期的 0.838斤来计算。
三千八百斤÷0.838≈四千五百三十四斤。
所以后世三千八百斤约为明朝初期四千五百斤左右。
这个也要具体算出来,不然的话一旦发生战役,无法确定炮车重量的话,很容易出现人力不足,难以运输跑车的问题。
轰隆隆...
神机营内,大量工匠们拉动着一尊尊大炮来到场地中央,文武百官和皇帝朱元璋的眼神,被这些从未见过的新型大炮,彻底吸引了。
“这三种大炮,分别为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克虏伯大炮、威远炮。”
朱标来到这三尊大炮前道。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是后世清康熙年间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奉命铸造,属于铜炮,该炮属前装式火炮,采用火绳点火,炮管内无膛线,为滑膛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