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明朝时期的各种军事活动,是都有朱标这位当朝太子参与的,因为朱元璋一直想将太子朱标打造的很全能,成为一个很完美的皇帝。
而这次,太子朱标制造出了各种大炮,也就导致其不但参与这次平定云南战役,还拥有一定的决策资格。
五军都督府。
明朝初期,就已经设立了专门负责商讨军事、研究作战计划的军事机构,也就是现在众人所身处的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分中、左、右、前、后五军,是管理军事的重要机构。
这里会有关于军事的讨论和决策,各级将领和军事官员会在此汇报军情、讨论军事行动方案等。
此事,皇帝朱元璋,太子朱标,徐达,常茂,蓝玉等明朝初期的大量高级将领全部汇聚于此,商讨对于云南地区的平定计划。
目前,云南地区,依旧在北元残余的势力掌控下,也就是这块区域目前还没有被纳入到大明版图当中,要知道云南地区虽然偏远,但也是有部分汉人居住的。
对于一个大一统汉人王朝来说,若是境内还有区域依旧被北元蒙古族人掌控,无疑是件耻辱的事情,更是所有人的心头病,皇帝朱元璋想平定云南很久了,原本很多年前就有这个想法,无奈明朝朝堂初定,天下刚刚平稳下来。
这个时间节点,百废待兴,是没有任何能力去攻打异族的。
为何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明明已经统一全境,却面对匈奴,还要被困于白登山?
匈奴四十万精锐骑兵围困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在白登山,汉军被围七天七夜,形势十分危急;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才得以脱险。这次事件史称“白登之围”。
就是因为汉朝虽然强大,同样是大一统王朝,但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刚刚稳定下来,哪怕有大量的兵力,依旧不敢开战,若是直接掀起战役的话,势必生灵涂炭。
唐朝同样也是大一统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更可以算得上是文治武功大成帝王了,既能治理国家,又能南征北战,可如此强盛的大唐,在初期依旧不敢对异族动手。
唐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政权尚未完全稳固;此时,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合兵十余万进攻唐朝,很快进兵至渭水便桥之北。
同时,颉利可汗还派执失思力入长安见李世民以观察虚实,并施加威胁;长安戒严,形势危急;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李世民带少数人亲自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隔水对话,指责其背信弃义。
此时李世民已在渭水边布下漫山遍野的疑兵。同时,唐太宗对突厥采取了妥协政策,送给其大批财物绢帛,与其订立盟约,约定两国和平相处;颉利可汗摸不清唐军虚实,不敢轻易浪战,所以接受财物后撤兵。
这次事件史称“渭水之盟”,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李世民的一次耻辱,但李世民以此为契机,养精蓄锐,后来派李靖等人征讨东突厥,于贞观四年横扫大漠,平定东突厥,一雪前耻。
汉朝、唐朝两个大一统王朝,都曾经缔造了辉煌的盛世,天下太平、兵强马壮,但在王朝初期,依旧不敢主动和异族开战,汉高祖和唐太宗也屈辱的和异族谈和,就是这个原因,看起来他们身为帝王,很窝囊、很屈辱,但实际上他们才是那个时期为整个天下、为无数百姓考虑的人。
朱元璋已经容忍云南区域的异族很久了,明朝建立了十余年都没有动手过,而现在他大明朝时期周围的异族,远远不如汉朝时期的匈奴、唐朝时期的突厥强大,难道他要继续忍下去?
明朝,远远不如汉朝、唐朝?
后世人会如何看待明朝,云南地区的北元势力,必须彻底驱赶、甚至清除,让云南区域重新划分为大明王朝版图中!
“既然已经决定利用大炮攻打云南,运输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减少大量上阵的士兵,但这些士兵依旧要前往云南区域,负责运输各种大炮。”
议事桌上,摆放着巨大宽阔的云南区域地图,从中原到云南,这条路很难走,并且还要运输大炮,虽然说太子朱标新型研究出的大炮已经减轻了很多运输的问题,但如果考虑到云南地区地形复杂的问题,仍然需要大量兵力。
不过对于士兵来说,是个好处。
自古以来,攻城战就是伤亡最大的,原本的士兵们需要不断攻城,进而造成大量的死亡,现在他们只需要付出一些苦力,卖些力气运输各种大炮就好。
新型大炮体积大、重量重,运输会是一个挑战,必须将大量原本用于作战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