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尽到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各个朝代的史书都啃了一番,包括各种野史,随即简单总结了一下,继续道:
“明朝初期,设立锦衣卫确实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从政治方面来说,一是加剧了政治恐怖,锦衣卫有特权,可以随意逮捕、审讯官员和百姓,弄得人人自危,整个社会都笼罩在恐怖氛围中;官员们不敢直言进谏、大胆施政,政治生态恶化,朝廷决策也缺乏多元声音和建设性讨论。”
“二是权力滥用与腐败,锦衣卫执行任务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很容易滥用权力;他们可能接受贿赂,为有权有势的人打击异己,或者公报私仇;这既破坏了司法公正,又损害了朝廷公信力。”
“三是党争加剧,不同势力常利用锦衣卫打击对手,党争更激烈了,各方为争权力,纷纷拉拢锦衣卫,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内耗严重,没法集中精力处理国家大事;从社会方面来看,又破坏了社会秩序,锦衣卫行动不依法度,随意闯入百姓家搜查和抓捕,严重干扰百姓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受到极大破坏,民众对朝廷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抑制商业发展;在锦衣卫制造的恐怖氛围下,商人不敢大胆经营和投资,商业活动受限;而且锦衣卫可能还会敲诈勒索富商,进一步打击商业发展;文化也受到了压抑;因为锦衣卫监视,文人墨客不敢自由表达思想和创作,文化发展受抑制;很多有才华的人怕惹祸上身,要么沉默,要么迎合官方,文化创新和思想交流的活力就减弱了很多。”
“所以,只有锦衣卫这个部门在你的掌控下,我才能帮助你避免,让未来的锦衣卫这个部门在明朝产生众多的负面影响。”
“你掌握锦衣卫这个部门的同时,能获得足够的自身力量,也利于大明。”
陆煊说完这些,朱标终于明白了。
没想到,锦衣卫未来甚至还会成为一个不小的毒瘤。
真的是,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弊。
那就依陆师的指点,回去就立刻向父皇提议,设立锦衣卫部门,同时这些锦衣卫,必须由神机营训练而出,他要独自掌管整个锦衣卫。
“锦衣卫的事情解决了,我倒是还发现了一件事情,能对你提供很大的帮助。”
“并且,能够让整个明朝,领先于全世界。”
陆煊搜索资料后,发现了一件事情。
明朝初期,有个叫做刘仲质的人。
刘仲质,生卒年月不清楚,字文质,是江西分宜人。
洪武初年,他以宜春训导的身份被举荐到京城,被提拔为翰林典籍,奉命校正《春秋本末》;洪武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破格提拔为礼部尚书,与儒臣一起制定释奠礼,颁布到全国的学校。
他订立了十二条学规,加上皇帝钦定的九条,作为师法颁布赏赐;又奉命把刘向的《说苑》《新序》颁发到学校,让学生们讲读。
十一月十三日朱元璋设立殿阁学士,把刘仲质改任为华盖殿大学士;刘仲质为人稳重踏实,广泛通晓经史,文章风格典雅,常常符合皇帝的心意。后来因为犯事被贬为监察御史,因年老退休,之后就没有记载了。
这个人,对于明朝以及后世的影响很大,也是他所提议,使得明朝初期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学校。
有官办的府学、州学、县学等地方学校;这些学校由朝廷出资兴办和管理,主要教授儒家经典等内容,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生通过在这些学校的学习,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还有一些民间的私塾、义学等;私塾通常由私人教师设立,招收学生进行教学;义学则往往由地方乡绅或慈善人士出资兴办,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个刘仲质的申请、提议之下,明朝初期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通过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此时,陆煊的想法是,在既定的学校中,由太朱标提出,增加火器课程。
这,足以改变整个世界,让大明朝的火器、科技一直领先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同时这些从火器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将未来成为朱标的得力助手。
学校中开展火器课程,会培养出一批对火器原理、操作和战术运用有更深入理解的军事人才后备军。
这些人未来进入军队后,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改进火器,提高明军整体的火器作战能力。
他们会根据所学对现有的火器进行改良,使其更适合战场需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