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秦朝的建筑技术、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况,为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可,这并不代表着,秦朝需要修建阿房宫。
这种宫殿没有任何用处,反而大大的浪费了当时秦国的国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需要有一座能与大一统帝国相匹配的宏大宫殿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阿房宫作为朝宫,建成后将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其规模和气势能够充分体现秦帝国的强大与辉煌,向天下人展示秦始皇的至高无上,选择在渭河南岸的西周丰镐故地修建,也是因为此地是“帝王之都”,秦始皇借此宣扬大秦帝国的正统性。
修建宏大的宫殿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和资源向中央聚集,便于秦始皇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而且阿房宫的建设工程浩大,需要从全国各地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秦始皇对地方的控制。
“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我知道。”
扶苏记得很清楚,之前父皇提过这件事情。
不过当时因为征讨岭南,搁置了。
其实他也清楚,父皇在统一六国后,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随着权力的不断巩固,其个人的欲望也不断膨胀,父皇希望拥有一座更加宏伟、华丽的宫殿来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
“先王之宫廷小”的说法,只是父皇为满足自己享乐欲望的一个借口。
父皇痴迷于长生不老之术,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
方士卢生告诉父皇,要将咸阳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全部用甬道连接起来,并且将宫女集中在这些地方,隐藏自己的行动,才能求得仙人的不死之药。
其实他猜测,父皇阿房宫的修建可能也与追求长生不老的愿望有关。
当然了,这件事情李斯很是赞同。
他认为,秦朝统一后,咸阳的人口迅速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和宫殿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需要建设一个新的、更大的都城来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而阿房宫是新都城规划中的核心建筑。
这也和父皇的想法一样,父皇有着宏大的宇宙理念,早在先秦时期,宇宙这个改变就已经形成了,父皇把整个帝国的山川土地都看作是都城的延伸,希望将未来的都城乃至整个帝国大地和宇宙星辰对应起来,建立沟通天地之间乃至阴阳两界的枢纽和途径,阿房宫目前已经有了选址和和初步的设计,都体现了这种理念,是父皇构建理想都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师的意思是,不可修建阿房宫?”
扶苏不由得问道。
“自然。”陆煊露出正色,阿房宫没有任何意义,他自然要建议扶苏,阻止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这件事情。
可以说,历史上修建阿房宫给秦朝带来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经济方面,阿房宫的修建给秦朝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阿房宫工程浩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修建阿房宫,秦朝从全国各地征调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民工,这些民工的口粮、衣物等生活物资以及工具的供应都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
-建筑材料的采集和运输也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例如,木材需要从遥远的山区砍伐并运输到咸阳,石材可能需要从各地的矿山开采并运至工地,这些都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巨额的财政支出使得秦朝的财政状况日益紧张,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百姓不仅要缴纳田赋、人头税等常规赋税,还可能因为阿房宫的修建而被额外征收徭役税等,生活陷入困境。
修建阿房宫需要大量的木材、石材、金属等建筑材料,为了满足工程需求,秦朝不得不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山区的森林被砍伐殆尽,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还引发了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
这和汉朝初期出现了各种自然灾害,其实有着一定的原因。
石材的开采也使得许多矿山被过度开发,资源逐渐枯竭,同时,金属的大量使用也使得秦朝的金属储备减少,影响了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方面。
也就是民间。
这种行为,和昏庸君王没有什么区别,导致民怨沸腾。
阿房宫的修建征调了大量的民工,使得许多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不仅要承担繁重的赋税,还要忍受亲人分离之苦,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怨恨,繁重的徭役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许多人在修建阿房宫的过程中劳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