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到军事防御和经济发展上,以保我大秦之长治久安。”
秦始皇脸色一沉,他对扶苏的质疑感到不满。
他认为自己作为天下之主,所做的决策都是为了秦朝的繁荣昌盛,扶苏的劝谏是对他权威的挑战。
“朕意已决,无需多言。你退下吧。”
扶苏无奈地退下,心中充满了失望。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再次回到后世,找到陆煊。
“陆师,父皇依旧不肯改变主意,我该如何是好?”
扶苏愁眉不展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
陆煊微微皱眉,他也感到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
但他不能放弃,他必须要为扶苏找到新的办法。
思索片刻后说道:
“你可知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典故?周公礼贤下士,为国家尽心尽力。始皇帝欲显国威,当以周公为榜样,广纳贤才,推行仁政,而非修建奢华宫殿。殿下可借此典故向始皇帝进言,说明真正的国威来自君主的品德和才能,而非外在建筑。同时,殿下可提议举办招贤纳士之活动,为秦朝招揽人才,以增强国家实力。”
扶苏听后,眼睛一亮。
周公旦的故事?
周公为了辅佐周成王,尽心尽力,礼贤下士,赢得了天下人的敬重和拥护。
他意识到陆煊的建议非常有道理,真正的国威确实应该来自君主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一座奢华的宫殿。
“陆师所言极是。我这就回去准备再次劝谏父皇。”
扶苏充满信心地说道。
扶苏回到秦朝后,再次召集谋士们商议。
大家对这个办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实施办法。
扶苏决定亲自撰写奏折。
这次,扶苏更是请了一些儒家弟子,共同参与。
众人合力,第二封奏疏写出。
【父皇,儿臣思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典故,深感君主之品德与才能乃国威之根本。】
【周公礼贤下士,为国家尽心尽力,得天下归心。】
【如今阿房宫之修建,耗费巨大,实非明智之举。】
【儿臣恳请父皇以周公为榜样,广纳贤才,推行仁政。】
【我们可举办招贤纳士之活动,为秦朝招揽人才,增强国家实力。如此,既能彰显国威,又能为秦朝万世基业奠定基础。】
奏折内容编排完成后,扶苏想了想,决定亲自送到父皇的寝宫内。
秦始皇收到扶苏的奏折后,再次陷入沉思。
周公吐哺的典故让他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一丝疑虑,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过于执着于阿房宫的修建,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方面。
但他对阿房宫的执念依旧难以放下。
“奏折朕又看了一遍;周公吐哺之精神,朕亦赞赏。但阿房宫之修建不可轻易更改。”
扶苏心中一沉,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更加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父皇明白修建阿房宫的危害。
他再次说道:
“父皇,儿臣明白您的苦心。但阿房宫之修建实在劳民伤财,如今边境危急,百姓困苦,请父皇三思。”
秦始皇怒目而视,他对扶苏的质疑感到愤怒。
“阿房宫必须修建,你若再敢违抗,朕绝不轻饶。”
扶苏绝望地退下,心中充满了无奈。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才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他再次回到后世,找到陆煊。
“陆师,我已无计可施。父皇对阿房宫的执念太深,我该如何是好?”
扶苏沮丧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陆煊思索。
沉思良久后说道:
“如今之计,唯有从百姓入,可组织百姓代表,向皇帝上书,表达百姓之诉求,始皇帝若看到百姓之反对,或许会重新考虑阿房宫之事。”
扶苏听后,点了点头。
孟子一直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只有让父皇听到百姓的声音,才能让他重新考虑阿房宫的修建问题。
“陆师所言有理。我这就去安排。”
扶苏坚定地说道。
扶苏回到秦朝后,立刻派人在民间传播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
他让一些有识之士在各地讲学,向百姓宣传孟子的思想,让百姓明白修建阿房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