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渴望得到父皇的宠爱和认可,而现在,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李泰的心中充满了得意和自信,他认为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李承乾,你就算制定了新礼又如何?父皇还是最宠爱我。”
李泰心中暗自得意。他开始更加积极地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朝廷中的百官们也被李世民的举动所震惊。
他们纷纷议论着皇帝的决定,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疑惑。
一些正直的大臣们认为李世民的做法不妥,他们觉得太子李承乾应该得到应有的赏赐和肯定。
陛下此举,实在是令人费解啊。
太子殿下殚精竭虑制定新礼,这对国家社稷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陛下却这般冷落,实在不妥。
一位老臣在与同僚交谈时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手中拿着一本古籍,仿佛在寻找着解决问题的答案。
“是啊,如今陛下这般偏袒魏王,恐会引起朝廷动荡。太子之位本就关乎国本,陛下如此作为,让太子殿下情何以堪。”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着。
他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心中充满了对局势的担忧。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如何化解这场危机,以确保唐朝的稳定和繁荣。
他们深知,皇帝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必须采取行动来纠正这种不平衡的局面。
一位智者提出,应该让皇帝李世民认识到太子李承乾的价值,同时也要提醒他过度偏袒魏王李泰可能带来的后果。
于是,一些大臣们决定联名上书,恳请李世民公平对待太子和魏王,给予李承乾应有的赏赐和肯定。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让陛下明白太子殿下的功绩和重要性。”
有大臣坚定地说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手中拿着一支毛笔,准备起草联名上书的奏折。
然而,他们的上书能否改变李世民的态度,唐朝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李承乾在得知百官们的议论后,心中更加不满。
他觉得自己被不公平地对待了,这种感觉让他对父皇的信任产生了动摇。
他开始怀疑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难道我做得还不够好吗?为何父皇要这样对我?百官们都能看到我的努力,为何父皇却看不到?”
李承乾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委屈。
他在宫殿中来回踱步,心中的情绪难以平静。
与此同时,魏王李泰则更加得意忘形。
他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开始不把李承乾放在眼里。
他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嚣张,引起了一些大臣们的不满。
“魏王如此嚣张,实在是不妥。陛下的偏袒已经让朝廷局势变得紧张,魏王却不知收敛,这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
一位大臣私下里说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魏王的不满,心中充满了担忧。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刻,李承乾决定采取行动。
他不能坐以待毙,按照陆师的吩咐,即使这件事情无法让父皇给与他恩赐,他也可以利用这件事情发展属于自己的力量。
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他开始积极地与一些支持他的大臣们接触,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要让父皇看到我的能力和价值。”
李承乾心中暗自想着,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处理政务,试图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李世民在看到百官们的上书后,心中也开始有所动摇。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过于偏袒魏王李泰。
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朝廷的动荡,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朕是否真的做错了?承乾制定《新礼》确实是一大功绩,朕是否应该给予他应有的赏赐和肯定?”
李世民心中暗自想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他坐在御书房中,手中拿着百官们的上书,心中陷入了沉思。
然而,李世民的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心中对魏王李泰的宠爱还是让他难以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