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在一次战斗模拟中,由于马蹄铁的贴合度不好,一匹战马在奔跑中突然失去了平衡,将骑兵摔倒在地,差点导致战斗的失败。
马镫、马鞍和马蹄铁的制作需要精湛的工艺和技术。
尤其是马蹄铁,需要将铁块加热后进行锻造和塑形,然后再用钉子固定在战马的蹄子上。
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高温炉火和专业的工具,还需要工匠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在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铁块加热不均匀、锻造失败或者钉子固定不牢固等问题。
有一次在锻造马蹄铁时,由于火候掌握不好,铁块出现了裂纹,无法使用。
虽然大秦有很多优秀的工匠,但制作马具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经验。
而在当时,擅长制作马具的工匠并不多,这给研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扶苏不得不四处招募工匠,并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制作水平。
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而且在培训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工匠们的理解能力不同、操作不规范等。
扶苏深知,匈奴随时可能再次进攻,时间紧迫。
他必须尽快完成马镫、马鞍和马蹄铁的研制和装备工作,以提高秦军的战斗力。
然而,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每一个难题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扶苏时刻担心匈奴的突然袭击,心理压力巨大。
朝廷上下对扶苏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尽快解决边疆问题。
始皇帝也不时询问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这给扶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否则不仅会影响边疆的安全,还会让朝廷对他失望。
不过,由于大秦人力众多的原因,扶苏也在想,是否可以改进其他装备。
除了马镫、马鞍和马蹄铁,也可以将其他装备进行改进啊。
比如,目前的骑兵铠甲较为沉重,虽然提供了良好的防护,但也限制了骑兵的行动速度和灵活性。
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在不降低防护性能的前提下,减轻铠甲的重量。
使用新型合金材料,或者改进铠甲的结构设计,减少不必要的部分,使骑兵能够更加轻松地驾驭战马,进行快速的冲锋和机动。
现有的骑兵铠甲在关节部位往往比较僵硬,影响了骑兵的动作幅度和协调性。
可以在关节处采用特殊的设计,如添加活动关节、使用柔软的材料等,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这样骑兵在战斗中能够更加自如地挥舞武器、操纵战马,提高战斗效率。
根据骑兵在战斗中的实际需求,重新调整铠甲的防护布局。
例如,加强对胸部、头部等关键部位的防护,同时适当减少对一些不太容易受到攻击部位的防护,以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和重量平衡。
还可以在铠甲上增加一些防护附件,如护肩、护腕等,进一步提高骑兵的防护能力。
扶苏想了很多。
他并不觉得麻烦。
毕竟,如果不准备齐全的话,蒙恬将军无法抵抗住匈奴如何?
更何况他想的可不仅仅是阻拦住匈奴,而是让匈奴彻底不敢在入侵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