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他知道现在不能冲动,必须冷静下来,寻找合适的机会。
“好吧,就按你们说的办。但我绝不会就此罢休,我一定要重新夺回我的兵权。”
李承乾坚定地说道。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承乾开始刻意地表现出自己的忠诚和懂事。
他积极参与朝政,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努力展现自己的才能。
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李泰的动向,防止他趁机进一步扩大势力。
然而,心中的不满始终萦绕在李承乾的心头,他不知道自己还要等待多久才能重新获得兵权,也不知道未来的路会走向何方。
但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他都不会轻易放弃,一定要为自己正名,重新成为大唐的中流砥柱。
李承乾听了谋士的建议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虽有万般不情愿,但也明白此时形势对自己不利,若不采取行动,恐怕会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主动上交军权,真的能获得父皇的好感吗?”李承乾喃喃自语道。
谋士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太子殿下,如今陛下对您收回兵权,心中必定也有诸多考量。您若主动上交军权,不仅能显示出您对陛下的忠诚和顺从,更能让陛下看到您的大度和识时务。如此一来,陛下定会对您另眼相看,日后也更有可能重新信任您,给予您更多的机会。”
李承乾微微点头,心中开始权衡利弊。
他知道谋士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要他主动放弃自己辛苦得来的军权,心中还是充满了不舍和挣扎。
“可是,若我上交了军权,日后在朝中的地位岂不是更加不稳?李泰必定会趁机进一步打压我。”
李承乾担忧地说道。
谋士微微一笑,说道:
“太子殿下不必过于担心。您主动上交军权,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让您的势力有所削弱,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步高棋。陛下看到您的举动后,会对您更加放心,也会更加警惕李泰的野心。而且,您可以在其他方面积极表现,争取大臣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承乾听了谋士的分析,心中渐渐有了决断。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好吧,就依你之计。我这就上书父皇,主动上交军权。”
于是,李承乾立刻命人准备笔墨,亲自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上书。
在书中,他表达了对父皇的忠诚和理解,主动提出上交军权,并表示自己将更加努力地为父皇分忧,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书呈递给李世民后,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文字,心中微微一动。
他没想到李承乾会如此识大体,主动上交军权。
这让他对李承乾的印象有了一些改观。
“承乾这孩子,还是有几分懂事的。”李世民心中暗自想道。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
他还需要时间来观察李承乾的举动,看看他是否真的诚心诚意。
李承乾在等待父皇回应的日子里,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是否走对了,也不知道父皇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坚定地走下去。
与此同时,李泰得知李承乾主动上交军权的消息后,心中也是一惊。
他没想到李承乾会有如此举动,这让他原本的计划受到了一些干扰。
“李
承乾这是在玩什么花样?难道他还有什么后招?”李泰心中暗自揣测道。
李泰决定继续密切关注李承乾的动向,寻找机会进一步打压他。
而李承乾也在不断地努力,试图重新获得父皇的信任和支持。
在这场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李承乾主动上交军权一事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文武百官对此议论纷纷,看法各异。
一些忠诚于李承乾的官员们心中充满了担忧。
他们认为太子殿下此举虽然显示出了忠诚与大度,但也可能会让他在与李泰的争斗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他们私下里聚在一起,商讨着应对之策。
“太子殿下此举实在是冒险啊。如今军权已失,日后若李泰再有什么动作,太子殿下该如何应对呢?”
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我们必须想办法为太子殿下挽回局面。陛下或许会因为太子殿下的举动而有所触动,但李泰绝不会善罢甘休。”
另一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