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发100元。”
村民们把钱拿到手后,他们很高兴。
可有人就是不想让别人过得好,比如刘大河,他站出来‘发言’:“肯定是那个姓苏的觉得自己理亏,才把样品钱发给我们的,要不然,他就独吞喽!”
“大河,你在乱说什么?”校长指着刘大河呵斥道。
刘大河把双手插在兜里,瞥了一眼校长却不敢说什么。
“这是小苏老师拖他母亲,把样品卖出去拿到的钱,总共卖了1500元,小苏老师还搭了300元,有人多拿到的100元是在你家拿样品的钱,其他人一家100元。”校长尽量给大家解释明白,以防有人再误会苏哲奇。
“而且,咱们村的特产得到了别人的肯定,那些人还要复购呢。这些都要感谢小苏老师,如果没有他,大家能分到这么多钱吗?”校长说到‘复购’两字的时候,他特意语气加重,表示此事的严重性。
“小苏老师,你能帮我们挣到这么多钱,以后不管什么事,我们都相信你。”
“苏老师,有什么事尽管说,只要我们能做到的,一定帮你做。”
“是我们错怪苏老师了,苏老师帮我们卖特产,买种子、买植株,都是为了我们好,可我们都说了些什么?”
苏哲奇知道这些人其实不坏,只是因为找不到方法赚钱,才会一时嘴快说出伤人的话。
“我不会责怪大家的,当初是我不对,是我欠缺这方面的经验,自己还没有精熟就要求大家做这些事,是我对不起大家,大家能对包容我,我很感激,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苏哲奇边向大家鞠躬边说。
“还有件事要和大家说。”村民听到校长说‘还有事’,他们立刻打气精神,就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上回让大家凑钱买到的种子和植株,回来种上后不是残次品吗?小苏老师为了表达歉意,他自掏腰包赔偿给你们。”校长又从兜里拿出一沓钱,“这里的钱一分不差,你们拿到手可以自己查查。”
“查什么?不用查,我们相信苏老师。”
从此,所有人对苏哲奇的态度改变了,不再叫他名字了,而是改成了苏老师。但以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呢?
残次的种子和植株这件事就过去了,苏哲奇和村民们也冰释前嫌,谁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就当这件事不存在。
夜晚,一道微弱的光,给围绕在荒地上的景物笼罩在里面,空气中还弥漫着翻新过泥土闷热的湿气。
只见一道人影在荒地里忙碌着,是苏哲奇,他擦了擦汗水:“快完事了。”
就着月光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才12.30分啊!还有一点就干完了,加油!”
这个阳光大男孩又恢复了活力,从村民的埋怨再到信任,他仿佛度过了一个新世纪。
他把残败的植株拔出来,又把种子翻出来,把土壤翻新。不一会儿,就看见一面崭新的土地,它不再是荒地,而是有机的土地。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享清福的,我是为大家谋福利的。”苏哲奇的这句话成为了他今后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