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很难说得上来。应该说是一种综合的感知吧。也许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盘感吧。具体包括什么,不一而足。比如目前看不到这个毛衣战结束的信号,看不到经济数据的反转信号,看不到市场情绪变化的信号等等。”
“我只能依据我已经知道的东西,来判断,不能预测他们什么时候到来。”
“只有我感知的这些东西已经出现了,比如说具体的数据,文字等,那才能证明已经出现了。否则我就不认为产生变化了。”老大继续解释道。
“嗯,道理我明白了。”杨旭大致明白了师傅的意思。也表示认可。
但是新的问题,马上就出现了。
“但是,似乎有一句不成文的共识,就是炒股,炒的是预期。
那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当这些信号已经确立的时候,预期就已经兑现了?
还有同样的说法是,预期兑现的时候,就是见顶的时候。
那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等信号出来了,再开始做,那不就是去山顶上接盘去了?”杨旭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嗯,有这个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老大并未反驳。
但杨旭一听这语气,就知道还有但是。
“嗯,但是呢?”杨旭问。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就要知道,炒股,为什么是炒预期。”
“这种情况在以后的过程当中,会经常遇到。”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先弄明白,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很多时候,答案就不言自明了。”老大一如既往地,极度耐心地解释着。
但老大的解释,却永远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总是带着思考的引导。
每个问题最终的答案,都只能自己去获得。
似乎永远别想从他那里,得到慷慨的灌输。
杨旭又只能自己去寻找答案了。
但老大的提示,着实是给了他方向。
“好,我研究一下。谢老大!”杨旭真诚地致谢,并带上一串抱拳。
今日接受的信息量,又已经超出了他的脑容量了。
他需要消化一下。
除此之外,他感觉自己还收获了一个重要信息。
那就是,大盘还没见底。
尽管师傅已经提醒了他,不要把这个作为自己的判断,也不要把这个当成交易的依据。
他明白师傅的意思。
是要用自己的判断,不要亲信别人的论断。
但他知道,以他目前的水平,根本不足以判断出大盘的趋势。
他连一个个股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大盘了。
因此,目前而言,他只能借用师傅的论断。
不仅是因为相信师傅,还因为,他想学习师傅的判断。
记得有个故事说,有人为了学习股神巴菲特的炒股方法,便让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模仿他。包括生活习惯,甚至微笑的习惯性动作。
因为他感觉,学得越像,就越能体会到股神的思维以及思维的诞生过程。
虽然杨旭不会像故事里的人一样,但是,在自己的短板没有长度,或者长度不够的时候,暂时借用别人的,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当然,前提是,自己要清楚自己的借用行为的本质,以及用法。
基于这个基础之上,他认定,在大盘未见底之前,不加任何仓位,继续观望。
得到这个结论以后,杨旭忽然感觉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用已有的认知,做出判断,哪怕是借用的判断,随后为接下来的操作做出指导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