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即使长辈们一一介绍过的,短时间有些根本记不住,或者记混了。
尤其在农村,很多时候,还是论辈分来定称呼,这让杨旭和萧潇两人更加头昏眼花。
看着一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可能他要叫你大爷。
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可能他是你哥……
杨旭为这个事情,差点崩溃。
又好笑,又无奈。
以至于后来没办法,两人统一口径,只看年龄不论辈分,交错了也比不叫的不礼貌好。
但即便如此,两人也累得够呛。
但其实,说是热闹,也就是热闹那顿酒席前后的时间。
上午开席前,鞭炮轰鸣,整条街,几乎都没停过炮声。
整条马路上,随时弥漫着青色的炮竹烟雾,家门口地上,铺了厚厚一层的红色炮衣,以及堆成墙的烟花筒。
这恐怕是农村的传统里,另外一个延续时间最长的仪式之一了。
尽管现在很多人,似乎也觉得这样放,没有什么意义,不环保,还扰民,甚至是浪费金钱。
但杨旭的父母,却对这些观念,毫不在意。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喜事,就是要热闹。
就是要多放。
最好把红包里的钱,全换成鞭炮,放得越多越好。
杨旭和萧潇,也都没有反对,随着老人的心意来。
甚至,出奇地统一的是,两个人都觉得,那些青色的硝烟,味道还挺好闻的。
喜酒过后,亲戚朋友,邻居村友,就基本退场了。
除了一两个德高望重,或者难得出门的长辈,被强行留下来多住了一天。
随后,清理人员进场,约莫个把小时后,桌椅板凳,餐具,所有的用具,装饰等,就功成身退。
除了自己门窗和房间里的红色的喜庆,仿佛他们都不曾来过一样。
酒席完毕,午后休息之际,杨旭怔怔地看着门上大大的喜字,和家里布满的气球,忽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伤感。
不是因为离别,不是因为冷清。
而是因为,整个这一场热闹,仿佛是一场电影,一场戏一样。
不,更像是一杯茶。
杨旭想起小时候,一到暑假,就吵吵着要去外婆家。
因为,在外婆家,能享受无尽的宠爱。
除此之外,那里,还留下了他这三十年来,都不曾忘记的,温馨回忆。
那个时候,早上早起,跟大人们去赶集,吃尽各种美味,买尽各种稀奇的玩意儿。
平日里,在村里随处乱跑都没事,跑到哪家,就在哪家混饭吃,一点都不用尴尬,不用客气。
夜幕降临,有时候走上好几里地,去邻村甚至更远的地方,看戏。
一般都是哪家有喜事,就会请上个戏班子,搭台唱戏,唱上个三天三夜,每晚都是人群涌动,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那花脸,那啰音,那二胡,那锵锵锵的声音,似乎现在,还萦绕在耳边。
但如今,这热闹的鞭炮声过后,大家都各自散去,似乎t台走完了,就闭幕了。
“你要的,不是那聚光灯下的主角光环。”
“而是,那回忆中的温暖。”萧潇将头靠在杨旭的肩膀上,抓着杨旭的手,轻声地说道。
“嗯。”
“但你也说过,活在回忆里,就长不出未来的模样了。”杨旭亲亲萧潇的额头,搂住她,温情地回复说。
“过去的温暖,在心里。”
“现在的温暖,在这里……”萧潇傻乎乎地抬起头,看着杨旭说道。
“哈哈……”
“是的,现在的,未来的温暖,都是你。”杨旭认真地说道。
到27号,拆完所有的红包,结掉所有的费用,基本所有喜宴的事宜,就已经全部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