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我真该给你介绍两个厨子。”朱迪斯·琼斯吐槽了一句。
“得了吧,茱莉亚做的菜我又不是没吃过,你捧出来的那些作家做菜也就那么回事。”戈特利布回敬了一句。
茱莉亚·蔡尔德,在美国的地位大概于相当于刘仪伟在中国的地位,在电视上教人做菜,也出书,是朱迪斯·琼斯一手挖掘出来的美食作家。
两人拌嘴的功夫,家里陆续又来了几位客人,其中一人林朝阳还认识,是兰登书屋的杰森·爱泼斯坦,他跟戈特利布也是老朋友。
“林,没想到你也在这。”爱泼斯坦惊喜的说道。
算上林朝阳,今天戈特利布一共邀请了7位客人,都是作家和编辑。
林朝阳是唯一一位外国人,也是最年轻的。
有了爱泼斯坦的加入,林朝阳更加轻易的融入了众人的聊天。
林朝阳以前经常请人吃饭,但被请客的机会少得可怜,他悠闲的跟众人交谈,感觉十分惬意。
偶尔到厨房考察一下大厨的手艺,心里给大厨的刀功一个差评。
见他对厨房里正在进行的烹饪饶有兴趣,朱迪斯·琼斯问:“林,你也喜欢做菜?”
“还行,偶尔会做点菜。”
多年来,朱迪斯·琼斯致力于向美国民众推广世界各国美食,先后编辑出版了《掌握法式烹饪艺术》《意大利经典烹调》《中东美食》《印度烹饪之约》等畅销书。
按照她的想法,是要把世界上各个较为发达的美食文化都介绍给美国民众的,这其中也包括中餐。
“我正打算做一本有关于中华美食的书,你能给我提供点意见吗?”
听说林朝阳会做菜,朱迪斯·琼斯跃跃欲试的问。
从老美口中听到“中华美食”这个词,林朝阳起了点应激反应,脑子里飘过的是“左宗棠鸡”、“宫保鸡丁”、“李鸿章杂碎”这些菜名。
“你可以去唐人街找个懂行的厨师来当顾问。”林朝阳说。
朱迪斯·琼斯并未察觉出他语气中的推脱,说道:“你可以给我推荐几道家常菜,就是那种做起来很容易,但味道又不赖的菜。”
林朝阳想了想,想到了一道对于老美来说很简单,也容易符合大众口味的菜。
“你可以尝试一下拍黄瓜。”
“拍黄瓜?”
“就是黄瓜沙拉!”
换了个说法,朱迪斯·琼斯立刻明白了,林朝阳又给她讲了一遍做法,听起来确实简便易学。
朱迪斯·琼斯到冰箱里翻了一下,还真被她找到了一跟黄瓜,这玩意在戈特利布家是做三明治配菜的。
“我来试试!”
她说着洗了洗黄瓜,操起菜刀就要切黄瓜。
“不不不!”
林朝阳连忙制止了她,朱迪斯·琼斯一脸疑惑的看向林朝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的不对。
“要拍!拍,懂吗?你这么切是没灵魂的。”
朱迪斯·琼斯看了看手中尖尖的厨师刀,一脸疑惑。
林朝阳无奈的走过去,洗了手接过刀。
西餐的厨师刀确实不方便拍黄瓜,但不是不能拍,他一手握刀柄,一手按刀背,轻轻用力,用按压代替了拍,效果是一样的,他又顺手在“尸体”上来了几刀。
“amazing!”
看着在动作下四分五裂的黄瓜本体,不光是是朱迪斯·琼斯,连其他几个人也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往常林朝阳做菜时,身旁要有人这么捧场,他少不得要炫一番刀功,可今天他实在兴不起炫技的心思。
好家伙,拍个黄瓜都能引起围观,屋里这几位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十指不沾阳春水。
其实朱迪斯·琼斯几人惊叹的不是他拍黄瓜,而是林朝阳那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娴熟的动作。
所谓“专业”,其实就是一种范儿。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林朝阳几个轻松动作的背后是他精湛厨艺的体现。
黄瓜都拍完了,这菜也算是做完一半了,秉持着送都送到西的精神,林朝阳又掰了两瓣大厨用来给法餐提味的大蒜。
跟刚才的动作一样,轻轻一压,不需要动手去扒,蒜衣已经自行脱落,众人对这种小技巧更感神奇。
把裂开的蒜瓣剁成蒜末,再用盘子将黄瓜和蒜末装好。
林朝阳又被调味给难住了,戈特利布的厨房里有盐、酱油和墨西哥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