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尔为了办成这件事,前前后后一共花了3000万,方周二话不说。
“记账上!”
把这笔钱换成安吉尔的股份。
给钱,那是不可能的。
方周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吃下去的钱还吐出来的说法。
安吉尔倒也不无不可。
她本就是投资人,账上的钱也是投资用的。能从方周这里又挖到一点股份,她还高兴呢。
……
方舟公司(ark inc.)成立了!
原有的千禧公司全部资产折算20亿。
安家姐妹各投资10亿。
……
工作分配上,方周负责软,安妮负责硬。
方周出于好奇,也是本着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跟随安妮前往新工厂参观。
为什么说是新工厂,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现在,安家的主要工厂其实并不在澎湖,而是在内地的江南地区。
这件事要从2001年说起。
2001年,江南地区的钱江新区原本只是一块盐碱地,为了发展经济,吸引投资,于是提出“高新工业园”的口号,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新企业入驻。
安家就是在那个时候搬过去的。
不,准确说,那时候仅仅只是过去尝试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就不得了了。
当时,钱江新区的负责人一听说安家来了,二话不说,立刻拨款拨地。
一期就给了140万平。
二期规划是400万平。
三期待定。具体规划多少,主要还看安家的意愿,只要安家一句话,相信天空就会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
这下把安东旭吓坏了。
不是嫌少,而是嫌多,因为他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订单来支撑那么大的产量啊。
仅仅一期全部建成,就将有94条完整的生产线,容纳35万工人!
如果同时开动94条生产线,能消化安家当前订单量的80%!
原本只是想投资尝试一下的安家,不得不重新思考。
最后,三驾马车讨论决定,将大部分的业务往内地迁移,澎湖地区原有的工厂则逐渐关停。
安家的举措让钱江新区的负责人很开心,立刻来找安东旭,提议启动二期项目。
安东旭说什么也不能答应。
仅仅一期项目,就已经把安家的订单都消化差不多了,二期再扩大三倍,他上哪儿找那么多订单。
但话也不能说死,不能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不是。
于是,安东旭想了一个办法,先假装答应领导的邀请,但是工厂慢慢建设,慢慢招工,慢慢生产……
想着,等到满载,至少也是三年五载之后的事情。
谁知,钱江新区热情如火,10个月把厂房建好了,同时送来10万工人。
这下,安东旭头又大了。
管理层讨论了一整天,终于想出一条对策:以工人不熟练为由,开设培训班,分批上岗。
合不合格由他们说了算。
一方面用这种方式拖延进度,另一方面也拼命找订单。
就这样,还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量。
别的工厂都是超负荷运行,工人每天加班加点。
他们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工人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上班,而是在上班“路上”。
上午9点上班。
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人的睡眠质量。
不是来了就干活,上岗前还有领导讲话,1小时。
目的是提高工人的觉悟,明白自己工作内容的意义何在。
中午吃饭休息,2小时。
不是有句老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吃饱了,休息好了,才能干好活。
下午5点下班。
尽管是私企,但朝九晚五的特色要学习,领导都是这样的作息时间,工人也不能区别对待不是。
于是乎……
这里的工人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脸上都洋溢着青春活力。
方周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不得不感慨。
难怪安家能做到第一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安家这种人性化管理,试问,全球有多少工厂能办到?
……
参观完之后,方周问安妮:“新公司成立后,你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