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上级打了申请。
公社里正愁那些亲戚的求情无处安放呢,这不,条子一打,当场就批了俩服务员,俩打杂的。
饭店里人手一多,俩人手里的权利自然也顺势扩张了,现在厨子媳妇已经不用亲自上菜了,每天只要管理好账务出入,轻松很多,而且还把自家侄子招了进来。
说是临时工,其实,所有的正式工都还是从临时工来的。现在公社又建了两个工厂,工人越多,有钱人就越多,来吃饭的自然就多了起来。
如此一来,他们饭店里消耗的物资就越多,对于饭店里唯一的两个正式工而言,其好处不言而喻。
这一切的变化是谁带来的?
整个向阳公社,谁不知道,炼钢厂里最有本事的不是厂长,也不是书记,而是技术科的林科长。
甚至现在这个风扇厂能建起来,据说也是林科长一手促成的。
千万不要说什么现在是大锅饭时代,干多干少都一样。
真论起来,他还真不一样。
十个员工的小厂子的厂长怪轻松,一万人的大厂的厂长是很累,是个人都知道,宁愿天天忙的脚不沾地,都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聊天打屁,过着一眼看到头的日子。
再说了,一天两个人吃饭的消耗,随便你多拿一碗米出来,都能看出来,如果是一天十个人吃饭的消耗,别说一碗米了,就是一天多拿一碗肉,也看不出来损耗。
在这个年代,是厨子没有不胖的,是屠夫没有不流油的,就是这个情况。
厨子媳妇上了西瓜,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出去了。
二人就坐,陈建林拿起西瓜啃了一口,冰凉沙甜,极为可口。
一边吃,一边眼神怪异的看向林瑞。
林瑞坦然面对,自然知道他为何如此看自己。
终于,陈建林感慨的说到:“老弟,你就是向阳公社那位名声最大的炼钢厂的林瑞林科长吧?”
当初陈建林走的时候,炼钢厂里一号锅炉还没有竣工呢,如今他就是出了趟差,养了次伤,再次归来,他都感觉这向阳公社都如变了天一般。
人来人往的街道,人们脸上有了笑容,眼里有了光,跟外界比起来,这里如同世外桃源。
就算是县里的日子,感觉也没有向阳公社这个乡下地方过的好。
至于出了商市地区,其他外面的地区,听说树皮都被啃食光了,甚至城市里的粮食,已经全面缩尽,定量粮食不但一减再减,甚至还出现了什么代餐粉之类的神奇食物。
一问才知道,所谓代餐粉,就是秸秆跟大豆之类的混合之后,打成的粉末,就这,现在大城市也不能足量供应。
天灾,加上北方老毛子用苛刻的方法逼着咱们还债制造的人祸,让本就困苦的人民生活是雪上加霜!
林瑞看着陈建林,笑着点头应是,这次陈建林给林瑞带来了,他最想要的物种,稻谷。
对,稻谷,就是大米的种子。
在这片玉米小麦的产区,并没有稻谷种植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