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的鸡窝里,那是一抓一个准。尽管缩身抬头后,会蓬头垢面,身上也会沾上污秽,但,他却以最迅捷的方式达到了目的。
文种自认做不到,他文种又怎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拱鸡窝呢?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凡是会丢颜面的事,必会犹豫不决,甚至压根就不决。
原因很简单,潜意识就已明确告知他——因此丢了颜面,不值得。
只要“不值得”三字出现,哪怕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也断然成了一件难事。
也正因文种做不到,他才极其看好范蠡,且邀范蠡同赴越国。
范蠡也没让文种失望,不但帮助勾践兴越灭吴,成就霸业,还被封为上将军。
虽,后人多骂范蠡不顾西施情义,但,如果将他拱鸡窝之事结合起来,是不是也更能理解他为何会对西施那般狠心了?
——他只是在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做事,去达成某种目的。
——而,单是西施也救不了勾践,却能使勾践留下一命。
——能有命可留,也就有了徐徐图之。
然,谁又能想到,范蠡在功成名就后,居然弃荣华富贵不顾,选择了远离勾践。
这一点,也是文种至死才想通的一件事。
可在没想通前,即便范蠡拽他走,他也绝不会离开越国。
通常,人都不会放弃付出过多的人和事,何况,文种还属于那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人,也就更听不进范蠡的劝告了。
范蠡之所以能急流勇退,甘做鸱夷子皮,也全因他明白一个“度”。
后,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更是体现了一个“度”字。
有人说,他之所以三散家财全为保命。
可无论他散尽家财多少次,都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他不怕一无所有,只怕无命可活,无福消受。
——或许,整日抱着现有财富和本钱的人,一辈子也只能徘徊在守与防之间,守与防自成限制。
——世人所惑,也全在想要极力维持现状上,既不想放弃,又不想妥协。
——终是,得之幸也,失之命也。若真彼此怜惜,物有灵性,必会失而复得,前路再相逢。
多年前,齐麟就与小川讲述过范蠡和文种的故事。
齐麟自知小川成不了范蠡,却也想使其心中有度。
齐麟不在北疆的这几年,小川不仅有度,还学会了敬畏。
在此期间,他习得沈天挐的大刀,也学会了镇北军副将冯吉的枪法。
沈天挐的大刀有着怎样的威力,恐齐麟也难以知晓,但,冯吉的枪法却是老镇北王齐烈一招一式教出来的。
——如果说“度”是得以保命的秘籍,那敬畏也就是得以长存的要领。
——凡事到了极致,就会成为一种错;极致的人也往往会成为某些人与某些事的绊脚石。
——但,有了敬畏之心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小川不会小瞧沈天挐,即便他是镇北王唯一的弟子。
小川也不会看不起冯吉,就算冯吉只是镇北王麾下的一名副将。
为了能使众人放心,小川还有了嗜酒、贪财的恶好,虽然他本就贪财,也不妨碍他再贪一些。
他之所以会这样,也只因他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有和优点等量的缺点,一个全是优点且没缺点的人,又如何能使他人宽心呢?
贪财、好色、嗜酒、易怒...在这些最明显的缺点中,你若想其乐融融与特定人群好好相处,还真就要选一个,且还要将这一缺点完全凸显出来。
就比如,一个人自卑又爱脸面,那完全可以和对方深交,只需多鼓励对方、多给对方台阶下,那对方也定会视你为挚友。
倘若,一个人没有缺点,那谁人又敢接触呢?
——你根本就不知晓哪句话能戳中对方的敏感神经,甚至,对方都将刀子刺入你的胸膛了,你还不知为甚。
小川对每一人都心怀敬畏,但,齐麟却是他的“度”。
拥有了敬畏和度后,小川也断然不会再出什么大错了。
即便,他强如神佛,他也懂得众生平等,亦懂得不可胡作非为。
凡事好中有度,坏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