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教义都是为统治阶层服务。
“此地印度教、绿教、锡克教混杂,每个教还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想起这些就让林凤祥头大:“而且,这里印度人口又超2500万,实在是太乱了,只能放弃一些土地。”
“大夏帝国肥沃耕地多的是,也不差这一点!”
三年前;
他们把这里一团糟的局势向上汇报之后,皇帝冯瑞科下达治理之策。
首先,利用山脉、河流,划分出雪峰省的边界线,即国界线。
然后,将剩余土地按宗教信仰分开,成立“绿教国”、“锡克教国”和“印度教国”。
最后,并将大夏控制范围内的印度人,驱赶到这几个国家。
傅忠信也就心中有些可惜,嘴上用佩服的语气说道:
“也就是英明的陛下,能想出分治之策,既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未来之患,也让印度各方趋之若鹜!”
当初;
召集这几个宗教的统治者商议,他们不带犹豫的就同意了。
印度人一直被英吉利残酷殖民,大夏帝国来了后,却允许他们独立建邦、立国。
真是大大的好人啊!
“绿教国和锡克国已经建立起来,在我军的监督下,雪峰省内这两个教的印度人,已开始向南迁移。”
两个国家;
在林凤祥数十万大军的“帮助”下,成立国家、划分国界、建立军队;
并签订建交条约,“请求”大夏帝国驻军。
可以预料,未来他们根本无法脱离大夏帝国的影响。
林凤祥点点头:“信仰印度教的那部分人,让南方的土邦接收他们。”
“雪峰省”范围内,有约500万印度人,全部迁移,可是一个大迁徙行动。
不愿意迁移的阿三,那就只能成为苦力,被送去修铁路咯。
“这中间的度,以后作为总督的你,自己把控就好!”
林凤祥现在算是交接工作,未来怎么做还是要傅忠信自己思考。
“属下明白,恒河流域三省,末将也将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将恒河两岸给腾空,为迎接移民做准备。”
恒河平原;
被初步分为了三个省。
“上恒省”,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印度人约2000万。
“中平省”,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印度人约2000万。
“河泽省”,面积25万平方公里,印度人约1500万。
林凤祥建议道:
“这三个省印度人太多,绝大多数信仰印度教,南面的土邦恐怕接收不了这么多人。”
“可以挑动各土邦内战,消耗人口,亦或者送去帝国各地修铁路。”
印度南面的德干高原,邦国林立,部分是独立土邦,部分是英国殖民地。
大夏帝国接手后;
采用的大方向政策是分化,让那些土邦各自独立建国。
既维护了形象;
又能让其割裂,永远无法统一成大国;
还能在旁边卖卖军火,卖一些工业产品,甚至卖点人口。
大夏帝国的殖民政策,可不能再像英吉利那样武力殖民;
养韭菜、经济殖民,才是上上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