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略微颔首。
冯瑞科又继续说道:“朕还将成立一个直属皇帝的部门,叫【国事咨询署】。”
(ps:采用读者大大的建议。)
“此部门由皇帝亲命德高望重、功勋卓着的退役官员担任,负责巡察天下,提出国事建议。”
他成立这两个部门,一个被动接受不平,一个主动发现不足。
都是皇帝伸出去的触手。
加上新的科举制度,从平民中选出的官员,能尽可能让皇帝掌控天下,不被蒙蔽。
——
弊病之二、封建王朝的思想害人,特别是儒家。
古代统治者视百姓为敌人,严加防范,禁锢思想和言行自由,甚至出现“贫民、愚民”的治国之术。
如:
女性依附性、婚姻包办的性别歧视与男尊女卑;
天命观、鬼神崇拜的迷信与宿命论;
重农抑商、排斥变革的保守与封闭倾向;
繁文缛节、道德绑架等礼教束缚;
凡此种种,全是封建糟粕。
大夏帝国从普及教育以来,书本上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在的基层官员很多都是新式教育出身。
随着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更迭,风气肯定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由,摒弃掉所有封建思想。
这一项;
已经无需担忧!
——
弊病之三、在封建王朝中,皇权与相权之争,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核心矛盾。
如:
汉代丞相权力极大,汉武帝就设立尚书台来削弱相权;唐代用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权制衡;宋代设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
明代时朱元璋直接废除丞相制,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忙不过来就弄出几个秘书,这些秘书变成内阁,但权力始终依附皇权;强如严嵩,嘉靖也是想灭就灭,张居正那样的只是昙花一现。
直至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所有人都是奴才,标志皇权达到顶峰,宰相职能彻底消亡。
冯瑞科斟酌片刻后道:
“朕准备将政务体系的决策权、行政权全部剥离授予内阁,皇帝只掌握省级以上官员的人事权。”
他的意思;
以后所有行政事务,皇帝都不管了,全部交给内阁及下属官僚机构。
但是省级布政使及以上,如各邦国国相、内阁大臣等等都需要皇帝审批了才能任命。
历朝历代;
皇帝不管怎么通过机构改革逐步压制相权,但仍需一个部门去承担实际政务,否则自己累死。
而皇帝又不是神,能力有限,什么都想管,就会导致决策失误。
倒不如全部丢出去,让官员们去头疼吧,皇帝掌握政务体系的部分人事权。
叶蔼亭闻言后,试探的问道:
“陛下,这是要全然放手,内阁及下属部门掌握税收的,相当于陛下失去了财权。”
他虽一心为公,也不希望皇权过度扩张。
若强大、英明皇帝能压服一切机构,一旦皇帝年幼、昏庸、老弱病残。
这些内阁大臣,为争权夺利,必然要与皇帝分庭抗礼,乃至取而代之。
所以;
叶蔼亭虽然否定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心中也是赞成皇帝让出一些分权利。
以免未来国家陷入内部斗争,遗祸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