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饭都是随便对付了一下。
等到下去,就开始炸油饼、丸子了。
鱼被切成块,裹上面酱,在油锅中煎炸出一份酥鱼,放着晚上的时候做鱼汤。
此时,小西带着小菊,用废旧的酒盒制作简易灯笼,等大年夜串门时提着。
一个木棍提着酒盒,里面放着蜡烛,便是孩子们手中的花灯。
“小北,听说初一到初五有庙会,就在南新华街道那儿,要不咱一起去看看?”王梅一边切着菜,不忘抬头问。
王小北一边掌勺炸丸子,一边说着:“到时候看咱爸怎么说吧。”
城里的庙会与乡下的大集相似,就是更加热闹一些。
“行,初一咱们不走亲戚,那就初一去逛逛。”
王小北轻轻点了点头,“好。”
说完,他转身对来看他炸鱼的刘佳和小慧笑了笑,给了她们一块已经放凉了的油饼。
“给你们拿去吃。”
这是酱油厂刘藤家的大女儿和周寡妇家的小闺女。
“多谢小北哥哥。”
两个女孩接过油饼,甜甜地道了声谢,便欢欢喜喜地去了别家。
这样的场景在大院中再寻常不过。
小西和小菊早已经跑到雷大爷家吃了炸好的粉丝饺子。
你去我家,我去你家,孩子们的肚子几乎都被各家好吃的填饱了。
“都有份,不要抢!”
对面杜大爷从滚烫的卤锅中捞出吃的,笑盈盈地招呼着围拢过来的孩子们。
王小北瞥见这一幕,不禁微微一笑。
杜大爷卤的是猪心肺与其他杂物,香气四溢,引得一群孩子纷纷过来,你一块我一块,分外和谐。
王小北曾想过自己动手做一些卤味,怎奈卤煮胡不肯给配方,而他对别处的调料又兴趣缺缺,一来二去竟把这事抛诸脑后。
幸亏今天他早早排队买回一份卤煮,一份给安老,一份留给家人吃。
“小北,多谢你的东西啦!”
季珊满脸笑意,下班回来的她轻快地走近,向他亲切地打了个招呼。
王小北心领神会,无论是上次去钓鱼,还是前几天购买的大骨头、猪心肺、猪血,他都给季珊也留了一份。
他微微一笑道:“哪里的话,那也是你自己花了钱买的嘛。”
季珊听完,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她拿起钥匙,打开房门进了屋子。
片刻之后,就看到她提着煤炉子出现在门口,开始忙碌地生火,准备做年夜饭。
王小北也在一旁边忙着自己的事,一边看着季珊弄。
一个人过春节,确实有点孤独。
看着季珊似乎打算简单弄几个菜够自己吃,他不禁想起了同样一个人的安爷。
安爷不肯接受他的邀请,即便陆茵家的年夜饭,他都不肯去,真是个倔老头。
王小北对安爷的家事一直颇感兴趣,从陆茵口中得知,他曾有3个儿子。
老大早年投身革命,却从此杳无音信。
老三因闯祸被安爷送出国,与陆茵的父亲一起的。
至于老二,陆茵提及甚少,似乎不愿意说太多。
王小北私下揣测,老二或许追随光头去了对岸,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否则,实在难以理解为何连陆茵不愿意说。
是感觉羞耻吗?
王小北不理解。
无论如何,现下的安爷确是孤苦伶仃。
想到此,他摇了摇头,将思绪抛诸脑后,专心准备起年夜饭所需的食材。
下班时间每个单位各有不同。
有的人中午就回家了,有的单位则磨蹭到下午3点才放人。
副食品店是服务行业,张美英注定是家中最晚下班的人。
当她到家的时候,已经到三点半了。
张美英一到家,王小北便自觉地离开灶台。
尽管如此,该做的准备已经基本都弄好了。
锅里炖好了腊肉,只需再炒几个菜,年夜饭就算大功告成。
然而,看到弄了这么多吃的,张美英免不了开启她的“念经”模式。
“唉,你看看你,就不会省着点儿过日子吗?”
“这一过年,家底都快被造空了。”
……
诸如此类的絮叨,家人早已经习以为常,左耳进右耳出,权当背景音。
王小北洗干净手,走进屋内,只见王家和正坐在那里吞云吐雾。
他凑上前去问:“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