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李方归来
google搜索ka
上元节后,王永丶崔宏丶权宣吉一行使臣拜别梁广,返回长安缴旨,
倒不是他们不想在平阳多逗留几日,梁广借崔之口委婉表达人之意,他们才不情不愿地主动提出告辞。^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
梁广当即设宴为一众朝廷使臣饿行。
若不主动摔人,这帮家伙只怕想在平阳住到开春。
这一行使团奉诏前来平阳册命宣诏,本身就表明了他们的立场态度:荷秦国祚将终,
梁周代秦已是顺天应人!
王永丶崔宏丶权宣吉三人,就是长安朝廷里,最坚定的梁周支持者!
他们此来平阳,当然想借机与周王梁广多进行一番深入交流,再和周国臣僚丶周王亲信旧部进行一番亲密交互。
大家先彼此熟络,增进感情,也好为后续同朝为官丶同殿为臣打好感情基础。
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得到梁广一些口头上的承诺,先在将来的周国朝廷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事梁广当然不会轻易许诺,初登王位,王国内的一切典章制度还未完善,中央丶
地方的官职体系建设还未筹备妥当,平阳旧臣们的新职还未落定,王永三人毕竟还是外臣,次序上还得往后靠。
梁广也单独召见过三人,进行了一番口头上的抚慰。
王永是王镇恶的伯父,凭借王氏和梁广的情分,再有王镇恶这么个元从功臣,将来周国朝廷上,必然有他的位子。
明白这一点,王永把心放肚子里,最后在平阳的半个月里,通过王镇恶的介绍结识了不少平阳旧臣,终日忙碌于饮宴丶游猎之中。
崔宏是崔浩之父,崔之兄,作为曾经的符融幕僚,也是梁广进入符融魔下,结识的第一批高姓士族郎君。
按理说,凭借旧交情,梁周代秦之后,崔宏也完全不需要过多担心,新朝廷里会没有自己的位置。
可实际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
崔宏来到平阳,与崔深入交谈得知,梁广身边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平阳丶河东士人,
其中又以河东薛柳裴丶平阳贾曲柴丶上党曹氏丶太原王丶温丶郭等士族为首。
如果放在三十年前,能被崔宏视为同等门第的士族可不多,也就河东薛柳裴丶平阳贾丶太原王丶郭寥蓼几家。
其馀不过是中下品门第,称之为寒素也不为过。
现在可不一样,平阳丶河东士族占据先发优势,以周王元从功臣自居,对来自河北清河的崔氏隐隐有排斥之意。
一开始,平阳旧臣集团里的士人群体,把崔视作士人领袖。
毕竟当时梁广身边亲信重臣里,只有崔称得上正经高姓冠族出身。
变化出现在洪安之战以后,随着不出逃被杀,梁广入主晋阳,并州全局宣告迎来新的主人,太原王氏丶郭氏丶温氏这些曾经的高门冠族小宗丶旁支大量进入平阳政权。
这些并州土人的心思活泛起来,认为梁公基业定鼎之势已成,可魔下却没有一位平阳丶河东丶太原出身的士族重臣,这显然不太合适。珊芭看书徃 免肺阅毒
梁氏政权内部的士人牌面,竟然是一位来自清河崔氏的崔,这让并州士族群体不太能接受。
于是,这些当地士人渐有抱团之意,开始谋求在平阳获得更高职位,不说取代崔的右长史之位,但梁公身边,一定要有并州籍士人代表。
并州士族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种须求在梁广登位丶周国宣告创建后更加迫切。
至于总揽民政大权的左长史韦洵,以二十七岁之龄执掌周国八郡庶政,已经是名声传遍天下,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人物。
韦洵的位置无人敢打主意,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他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就连崔也不行。
原因无他,谁叫人家才是真正的元从功臣,与周王相识于寒微,更添一层梁氏宾客的出身。
同样,作为军事行政主官的左右司马一职,也不是士族群体短时间内能够染指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