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细盐,少说还能再提取15斤精盐,还能卖一两二钱银子,加起来有三两二钱了。
转眼三天又过,昨天又收了一次盐,差不多也有六十来斤,现在家里已经有二十五斤精盐,八十斤半细盐。
今天要在家里提纯精盐,一早上一家人正在都在家里准备着提纯用的各种材料。快到午时了,正准备做饭的当口,忽然听到村口有摇铃声响起。程风一阵小激动。站起来问道:“娘亲,是不是有货郎来了?”
老娘仔细听了听,点头回答:“是货郎来了。”
“娘亲,把盐包两小包给我,一包细盐一包精盐,别包多,一包有二两就行。”
接过包好的盐包,程风对老妈说道:“娘亲您在家等着我们,有消息我让姐姐回来和您说。”
回头拉着老姐的手就朝门外走,边走边说:“姐姐咱们去找货郎谈谈生意。”
姐弟俩一溜小跑来到村子中间的空地处,果然看见一个货郎,货郎面前放着对大筐。大筐上面放着个大簸箕,簸箕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
看见有人过来,货郎拉着副大嗓门就开始吆喝:“各种针头和线脑,顶针锥子细麻线。盐巴剪刀和布头,硫磺雄黄老鼠药。杀虫的灭鼠的,都是你家没有的。家里少啥你买啥,买多买少也没啥!要是没钱也么怕,你家有啥咱换啥。能吃的能用的,跑的飞的蹦哒的。能换货能卖钱,留在家里也往然…”
好家伙,听到这一连串不断气的吆喝声,程风心里感慨不已。果然是天下货郎都一样,不分古今和南北。这真是大商人做买卖全靠耍鬼,小商贩做买卖全靠耍嘴。
姐弟俩远远的站着听货郎和堡里的姑娘媳妇婆婆们耍嘴皮子讨价还价,着实的买卖了不少东西。看着买东西的村民都走了,货郎开始收拾东西离开时,姐弟俩跟着货郎出了堡子。
货郎走出堡子没多远,就察觉到后面有人跟着,回头一看是两小孩。停下脚步问:“俩小娃娃是要换东西?”
程风摇摇头,货郎看不是要换东西的,又朝前走。大约离堡有半里地远,程知秋才开口叫道:“货郎叔叔请留步。”
货郎一听有人叫自己,还叫得文绉绉的。再次停下脚步回头问:“娃娃有事?”
程风点点头:“叔叔,我给你看点东西,看过了咱们再谈才好?”
听说有东西给自己看,货郎好奇心起:“那拿来我看看是什么东西。”
程风从怀里拿出两小包递给货郎。货郎接过两小包东西一看:“这是盐巴?”
程风点点头道:“叔叔先品尝一下口感可还行。”
货郎各拈了一点尝了尝。点头说道:“好盐,一包苦涩的味道比官盐还要轻些,一包一点苦涩味都没有,是好盐。”
“叔叔敢收这盐吗?”
”当然敢收,只是你家大人怎么不来谈?你俩娃娃能做得了这买卖的主?”
“主当然是做得的。就看叔叔你看能给多少价格?”
货郎想了想,问道:“那得看你有多少货,货多货少,能不能长期供货价格是不一样的,还是让你家大人来谈可好?”
“不用大人来,我就能决定,如果叔叔能长期收,价格也公道,咱每月最多可以提供300斤雪花盐或者500斤细盐,两种都要最多只能提供200斤雪花盐,300斤细盐。如果遇到下雨和冬天,一斤也提供不了。”
“咋下雨和冬天没货呢?你家下雨和冬天都不煮盐?”
“没办法,我家煮盐的家俬太过简单,所以下雨冬天就煮不了盐,不过等我家有钱了,把家俬都准备好了就没这个问题了。咱还是先说说价钱吧,现在还说不上那些有的没的。”
“细盐二十文,精盐五十文如何?”
“太低,我家的细盐赶得上别人家的精盐好,精盐没有一家有我家的好,我家的可是上上好的雪花盐。而且我听说别人家的精盐都卖二百文,我这雪花盐肯定不止卖200文。我家的怎么也得一百文,一斤你能赚一百多文,利润很高了。细盐最少也得30文才行。”
“你这小孩真能瞎说,你听谁说的精盐能卖200文!天天的净瞎说,200文只怕就是京城也卖不到。俺看还是这样吧,细盐二十文,精盐六十文咋样。”
“叔叔你真会骗小孩,我在书上看到的,书上写的就是精盐卖200文,你还不承认。这样细盐28文精盐90文。这价钱你都能赚疯了。”
“呵呵,你个小屁孩才多大,你还书上看到的,你认识字吗你?会写自己名字不?一天天的净吹牛。俺也不骗你,细盐二十二文精盐六十五文不能再多了。”
“真不是我吹牛,别看我小,我认